多次参战两次负伤的抗日勇士郭仲禄

11.02.2015  23:43

资溪县离休县级干部郭仲禄,已是91岁高龄了,他是北京市怀柔县人,1943年10月参加抗日,1946年在部队光荣入党,1982年在资溪县医药公司离休。

郭仲禄家中有兄妹四个,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庭贫困,1936年,年仅12岁的郭仲禄就没有上学,告别了家乡父老,只身一人来到北平城区一家织布厂当童工。在北平织布厂度过了7年的苦日子,直到19岁才回了家。此时,八路军已在北平周边地区开展抗日活动,抗日的烽火已燃遍城乡。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和八路军英勇杀敌的传奇故事,在郭仲禄的心中早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经与家人商量后,郭仲禄决定参加八路军去打日本鬼子。1943年10月,他扛起了枪,开始了军旅生涯。

参军后,他被编入晋察冀边区第十团特务连一排一班当战士。当时,他用做工赚的钱买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显得格外出众,这也引起了接收新兵的班长、排长的注意,排长问他:“打日本鬼子不是做客,是要吃苦不怕死的,你怕不怕?”郭仲禄坚定地说:“我从来就不怕死,怕死就不会来当八路军。”排长又说:“当八路军要经常爬山越岭、打游击、吃南瓜,你受得了吗?”郭仲禄说:“我12岁就当童工,什么苦都吃过,有南瓜吃就很不错了!”郭仲禄用铿锵的回答打消了领导心存的疑虑。之后,郭仲禄随部队进入延庆、永宁地区展开游击战。

1944年3月2日,上级命令八路军十团主力进驻延庆双营村。不久,发现一群日军从延庆城里出动,疯狂地向双营村扫荡,把我驻军团部和营房边炸出许多弹坑,老百姓的住房四周也被轰出不少窟窿。团长王亢命令十团在一个山峡路上两侧设下埋伏,由基干队长周德带领县游击队和七区游击队进入伏击地待敌。当日军进入米家堡村北时,隐蔽在其后的十团主力便将日军团团围住。日军参事官恒野和警务指挥官毛利当场被击毙。这是郭仲禄入伍后打的第一场仗,打得很漂亮,大大鼓舞了我军官兵的士气。可就在这次战斗打响的十几分钟后,日军的弹片飞入了郭仲禄的右额头盖骨,郭仲禄顿时昏了过去。当地的老百姓用担架把郭仲禄从炮火中抢救出来连夜送到战地医院进行抢救,经过三个多月的疗养,郭仲禄才慢慢恢复过来。因为弹片隐蔽在头盖骨和太阳穴之间,要取出来的危险太大,所以弹片至今一直留在郭仲禄的头盖骨里。这次战斗,郭仲禄受到部队的嘉奖。

1944年5月29日,八路军十团一、三、四连和特务连出击十三陵敌占区,这一天打了三场仗,拔除了景陵、昭陵两地伪军的两个据点,并重创了前来增援的日军,俘敌4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46支、短枪4支、子弹1500余发和军用物资、日用品等。这场战斗打得十分残酷,我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负伤55人,有26名战士长眠于长城脚下。

郭仲禄参加的第三场战斗是在洋田镇太子沟。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十团一、二、四连消灭了伪军第三十五团一营二连百余人,俘虏了日军指挥官田代,缴获机枪、步枪100多支。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整个战斗从上午8点一直打到下午5点才结束。而后又接到命令,还有几十个残存的日本鬼子,于是,上级命令郭仲禄等人去干掉这帮鬼子。郭仲禄等人顾不上疲劳,又迅速冲入阵地,把日本鬼子一举消灭干净。

1944年7月,八路军十团接到命令,再次攻打洋田镇日军敌后占领区。在此次战斗中,郭仲禄不幸被炸伤了腰部,衣服也被烧出了一个大洞。郭仲禄强忍疼痛,不下火线,继续作战。事后,不少战友问他:“你怎么受得了那样的痛?”郭仲禄回答道:“我从参军的那一天起就说过不怕苦、不怕死,这点痛算什么呢?”郭仲禄因为受伤却坚持不下火线,得到部队的表彰奖励。

自那次腰伤后,首长就把他安排到连长身边当通讯员,一年后又调到怀柔、昌平、延庆三县支队队长身边协助工作。

1945年初,郭仲禄随部队从天津到长沙,一路南下,不久,便调到湖南湘潭军分区任管理员(正连级),两年后又调到湘潭军分区政治部管理股任副股长(副营级),再后来又调到广州白云飞机场营房科任主管领导。1954年,郭仲禄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到南昌市贸易公司、蔬菜公司、石油公司、江西省金属材料物资公司任职,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966年,郭仲禄为支援江西山区战备建设,又来到资溪县创办医药公司并担任总经理,直到1982年离休。

易资庆周玉中张任明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