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高铁及贵广高速公路沿线绿色生态农业成型
“两高”沿线的都匀市蔬菜产业园茄子丰收。
三都周覃供港粤特色蔬菜园区基地。
都匀市蔬菜产业园的蔬菜装车外销广州。本报记者 罗石香 朱 邪 李广平 王 斌 制图 王 姝
贵广高速铁路和贵广高速公路沿线,40多个现代农业园区星罗棋布,一条绿色生态农业走廊已然成型,源源不断地将贵州生态农产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
新闻背景
贵广快速通道包含贵广高铁和贵广高速公路,简称“两高”。
贵广高铁全长857公里,2014年12月26日通车,贵阳至广州列车运行时间由18小时缩至约4小时;贵广高速公路全长887公里,2011年6月贵州段通车,预计2016年底全线通车,届时,贵阳至广州公路运输时间从20小时缩至8小时左右。
新闻现场
20小时 贵定豌豆尖到香港
12月18日傍晚6点,贵定县黔南云雾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云雾山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收购点。
种植户陆顺英的豌豆尖过了秤,就要装车进冷库。
“下午5点过才从地里摘的,新鲜得很,公司要求严,摘得早了、叶子有点蔫都不收的。”陆顺英说。
所以,陆顺英总是挑那些最鲜嫩、长得最好的送来。
她没去过香港,在她眼中,香港很遥远,离贵定远,离自己更远……
晚上8点,陆顺英的豌豆尖和其他蔬菜一起,被运送进了云雾山公司的冷库,经精选、打冷,等着运往那座陆顺英眼中的遥远城市——香港。
12月19日清早7点,工人小心翼翼地将这批蔬菜分装入泡沫保温箱,泡沫箱的封胶上印有“云雾山现代农业”的字样。
10点,载满贵定蔬菜的冷藏车出发了,走贵广高速公路,经广深高速,18小时左右的车程,12月20日凌晨4点左右,到达深圳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就地批发。
发往香港的蔬菜,则需转装进港车,卸车、清点,再装车,耗时大约20分钟,4点22分出发,6点30分到达香港批发市场,打开包装箱,这些来自贵州的蔬菜依然鲜嫩水灵,很受欢迎,当天就会售完。
而这批蔬菜,从龙里出发到抵达香港,耗时大约20小时。
晚上8点,陆顺英精心种植、亲手采摘的豌豆尖,散发着阵阵清香,出现在了香港市民的餐桌上。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贵定县云雾山镇,陆顺英一家正在看电视。
作为云雾山公司的蔬菜种植户,种出的菜不愁销路,收购价也高,陆顺英一家小日子很是惬意。
“我们种菜都是按公司要求,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只能用农家肥,这种菜香,好卖得很。”陆顺英说。
自己种的蔬菜卖到了香港,陆顺英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就像是卖到贵阳一样,因为“大家种的菜都卖到香港,不是只有我们一家”……
去年入驻贵定县云雾山镇的云雾山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是一家蔬菜种植企业,基地遍布河南、广东、宁夏等地。
“我辗转全国各地种菜,对菜的品质最有体会。”公司负责生产的贾全力说,同样的品种,河南菜比广东菜好吃,贵州菜又比河南菜好吃;同样是叶菜,贵州菜颜色翠绿,还带淡淡甜味。
进驻园区后,公司流转了1500亩土地种植芥蓝、菜心以及豌豆尖等叶类菜,菜品主要供珠三角和港澳地区。
港澳对蔬菜品质要求严格,一旦抽查到蔬菜品质有问题,3个月不能入市,而重新办理入市手续,非常繁琐。
为保证蔬菜品质,公司承担包括土地、种子、肥料、有机农药等在内的所有农资,聘请农民负责种植,然后以每市斤0.6元左右的价格回收。
目前,公司80余人的种菜队伍,大多是来自紫云、罗甸等地的“专业菜农”,公司包吃住,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当地村民按要求种植的豌豆尖,公司也会以每市斤5元的价格收购。
收据单显示:11月3、4、8日,村民陆顺英向公司交售豌豆尖84斤、108斤和107斤,收入分别为420元、540元和535元。
这些豌豆尖通过层层物流,到达港澳,每市斤单价30元以上。
省农委主任刘福成: 把“两高”沿线建成生态农业长廊
记 者:贵广高速铁路的开通,为贵州农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此我们做了哪些准备?
刘福成:自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两高”大通道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我们积极参与“两高”产业带建设,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上迈出重要步伐,奠定了高铁时代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一是品质优势。优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赋予贵州农产品优质、绿色、原生态的品质。仅以贵广高铁沿线为例,从江香猪、榕江椪柑、贵定酥李和大鲵、麻江蓝莓、龙里刺梨、乌当水果、三都葡萄、荔波等地的早熟马铃薯等,都是享誉市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
二是规模优势。现有茶园面积662万亩,全国排第一;年蔬菜种植面积接近2000万亩,其中夏秋蔬菜畅销南方市场;果园面积500多万亩,精品水果品类繁多;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大幅提高,牛羊存栏分别达到480万头、310万只。
三是地缘优势。“两广”和珠三角地区历来是我省农产品主销市场之一,高铁的开通将进一步拉近我省向东开放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人员往来、物畅其流,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我省西南交通枢纽和出海通道的地缘优势。
记 者:迎接高铁时代,贵州农业将把握哪些工作重点?
刘福成:高铁时代,贵州农业将进一步融入全国甚至东南亚大市场、大流通,反过来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产品要求。我们要在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坚持走出来、引进来,大力推进市场化、规模化、互补性、开放型现代山地农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巩固茶叶、蔬菜等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精品果业、特色杂粮、特色养殖、马铃薯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满足珠三角等地市场对绿色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
二是进一步做精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全省213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导资源要素集聚,突出在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经营主体、开拓市场上下功夫,促进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区域化,建设成为引领山地农业发展的发动机和推进器。
三是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把农产品市场销售和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强物流设施、销售渠道、营销队伍等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塑造“多彩贵州·绿色农业”的农产品外销整体形象。
记 者:为打造高铁经济带,促进贵州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农业部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刘福成:生产满足消费,消费引导生产,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需要在发展中相互适应、逐步磨合。在高铁开通、交通快速改善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抓紧编制“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的提升行动计划,指导“两高”等干道沿线地区完善产业布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二是打造样板园区。以高铁沿线现有47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以优质蔬菜、精品水果等产业为主导,建设现代山地农业示范样板。同时,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停得下脚步的美丽乡村。
三是强化对外营销。加强交通干道沿线产地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抓好车站、车厢、路牌等广告宣传,健全珠三角等地贵州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强化重点目标市场的营销推介,不断提升贵州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四是深化对外合作。加强泛珠三角框架下的区域合作,交流农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来黔发展现代山地农业,尽快把高速通道沿线建成一条绿色风景带、助农增收带、高速发展带。
由贵广高铁和贵广高速公路组成的“两高”快速通道沿线,面向泛珠及珠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已经成型。
47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星罗棋布,以优质粮食、优质蔬菜、精品水(干)果、生态茶叶、优质中药材、生态畜禽为重点的特色农产星光璀璨。
针对广州及珠三角、港澳地区的绿色产品消费市场需求,沿线各地充分利用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和农业发展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贵定、独山、三都、丹寨、榕江、从江、黎平等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一再提速。
黎平—从江—榕江生态型农产品基地、麻江-凯里-丹寨优质农产品基地、独山-三都-都匀特色农产品基地、龙里-贵定-福泉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环贵阳城郊型、都市型特色农产品基地等五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被列入重点建设任务。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快规划建设。
目标是到2020年,我省“两高”沿线经济带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水(干)果种植面积30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50万亩,优质粮食(大米)种植面积5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50万亩;肉类总产量50万吨,家禽养殖1500万羽,“两高”沿线区域农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为向珠三角地区及出口提供丰富充足的绿色农产品创造良好条件。
为进一步提升“两高”沿线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我省将进一步加快现有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支持“两高”沿线市县创建省、州、县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在现有47个园区基础上,新规划建设6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同时,重点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专业物流,推动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加快在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建立农产品安全检验检疫中心、农产品出口报关窗口;积极引进珠三角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机制,进一步做强、做大、做活现代农业园区。
黎平茶叶油茶产业园区 客流就是“钱袋子”
这段时间,黎平茶农欧邦根忙惨了——四处购买羊粪、给自己的茶园沤肥、修缮厂房……
欧邦根的茶园面积400余亩,就在位于高屯镇的黎平县生态茶叶和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内。
黎平县生态茶叶和油茶产业示范园区总面积51平方公里,主导产业有茶叶、油茶、农业观光以及蓝莓、蔬菜果品、中药材和养殖等配套产业。
2007年,欧邦根到园区建茶园,陆续种上了龙井、铁观音、白茶以及黄金芽等多个茶叶品种。
最初,欧邦根的茶叶多数被浙江、福建等地的茶老板收购鲜叶加工。后来,他自己加工成半成品,给外地茶老板“贴牌”。
利润都被别人赚了,欧邦根不甘心,决心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他把茶厂命名为“天益茶厂”,并注册了商标,以自己的头像为商标图案。
2011年,欧邦根在县城租门面,开起自产自销的茶叶专营店。生意越做越好,2013年利润超10万元,今年将超30万元。
欧邦根坚持做生态茶,赚到点钱,就投入茶园,购买茶虫灯、沤羊粪、种果树及名贵树木。
最近的一件事,更坚定了他种好茶、做好茶的决心。
前不久,欧邦根到县城一家茶用品馆闲逛,看中了一张木茶几,便和老板攀谈起来,两人皆是茶道中人,越聊越起劲,老板一杯热茶奉上来,欧邦根一时兴起,便拿出自己带的茶叶,请他品尝。
没想到,一位北京客人闻茶香而来,素不相识的三人便一起品茗,客人又到欧邦根店里买了两斤每斤售价580元的茶叶,彼此还留了联系方式。
北京客人回去后,又托人代购了10余斤茶叶,并相约有机会来参观他的茶园。
3年多的时间,欧邦根体会到,游客流量,就是商机,就是资源,就是“钱袋”。他种茶、售茶的积极性更高了。
随着“三横两纵”高速网络贯通和“高铁时代”的到来,黎平作为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观光体验农业、休闲康体农业,还瞄准建设城市独立群体的私家田园目标,发展定制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江香猪产业园区 “活广告”转为购买力
刚边壮族自治乡平正村的韦老市,早晨7点多钟起床后,就和家人一起,伺候150余头香猪“早餐”,主食是煮熟的蔬菜、浮萍和米糠。
2011年,从江县将香猪产业确定为农业支柱产业,国家、省级投入产业资金、扶贫资金以及国开行投入的信贷资金超亿元。韦老市就是从那时干起香猪养殖。
韦老市说,从江香猪的特点是“小、香、纯、净”,即体型小、味醇香、基因纯、品质净,可谓“猪中熊猫”。从江香猪双月龄便可宰吃,而且毫无异味。
韦老市一直坚持熟饲料喂养,因此他喂养的猪体质很好,从不生病。可今年受市场影响,收入并不理想。
“眼下还欠着银行18万元贷款。如果市场行情好,养殖了这么几年,欠的债应该还清了。”
从江香猪产业的发展,的确到了一个关键时候。如何打造品牌、突破市场“瓶颈”,成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养殖户面临的共同难题。
40出头的谢先平,之前在广东从事机械制造和外贸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品尝到从江香猪,赞不绝口。
今年7月,他投资上千万元入股从江县丰联牧业公司,参与从江香猪的养殖、推广和销售。并通过集团采购渠道,将从江香猪销到澳门,反响果然不俗。目前,公司正在开辟香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销售渠道。
谢先平对香猪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高铁开通后,来从江旅游的游客,就是香猪产品的活广告。”
了解到从江至今还没有一家以香猪为主菜的大饭馆,他决定投资经营“香猪体验馆”,还着手开发香猪食谱,清煮、爆炒、红烧、烧烤、卤煮、油炸,招招用足,就为了让游客能品尝到道地的从江“香猪宴”,把活广告变成购买力。
同时,丰联公司还征地300余亩,建起集原种场、示范养殖场于一体的养殖基地。
对做强做大从江香猪产业满怀信心的谢先平,其实也有闹心的事。
公司建成的年加工10万头香猪的屠宰场,因未办到屠宰许可证,一直不能从事屠宰加工;外销澳门等地的香猪,只能运到公司设在湖南的屠宰场加工,加重了成本。
他盼望,有更多有能力、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入驻,把小香猪做成大产业,打响香猪品牌、打通销售渠道,真正把香猪产业变成富民产业。
榕江车江农业观光园区 绿色蔬菜出田野
12月12日,冬日里难得的小阳天。走出尚未投运的贵广高速铁路榕江站,眼前的坝子就像北方的平原披上了一条绿色的毯子,让人产生一股融入其中的冲动。
这里正是榕江县车江现代蔬菜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的核心区。
连绵的绿色田野是该县丰源绿色开发公司的蔬菜基地,公司正着手把这里打造成休闲农业观光基地,让到榕江的粤港游客亲眼看到绿色蔬菜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嫩绿的豌豆尖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新播种的芥蓝正把嫩尖努力地探出地面;10多名工人正采摘菜心,说当天就要装车运往深圳……丰源公司的管理人员介绍:“我们的几个主打蔬菜品种整齐连片便于观赏,就是要赚了游客眼睛的钱,再赚粤港市民嘴巴的钱。”
由于交通闭塞,6年前,处在九万大山腹地的榕江县还没有企业参与规模化特色农业。
2008年,贵广高铁、厦蓉高速正式开建并将贯穿榕江的消息让精明的商人看到了榕江潜在的区位优势。丰源公司老总石昌宽决定瞄准粤港市场打造供港蔬菜基地。
6年来,丰源公司的3000亩基地,年产4800吨“萨玛”牌有机蔬菜,直销广州、深圳,为贵州农产品赢得了绿色生态的口碑。
去年我省提出打造“5个100工程”,榕江县决定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以丰源公司为核心,在古州镇和忠诚镇建设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引领全县特色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而今,园区商品农业基地建设初具成效,已引进、培育了丰源、山农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春辉蔬菜、锡利贡米等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3000余亩、葛根基地1.5万亩,小香鸡、香猪、脐橙产业初具规模。
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全县10个乡镇已种植优质蔬菜9万亩、葛根1万亩,养殖香猪5万头、小香鸡500万羽。
提起将要开通的贵广高铁,榕江县各级党政部门以及园区企业都很兴奋。
榕江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森林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必将伴随高铁时代的来临而迅速兴起。
乘势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农业园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将大大提升园区的产出效益。
榕江县有关负责人说:“农业不仅生产吃的,还可以用来看,看了可以让人更加放心地吃。”
为了打造“既能吃又耐看”的高效农业,丰源公司瞄准粤港市民消费习惯,引种日本芥蓝、意大利生菜、奶油白菜、青瓜、翡翠苦瓜等特色优质蔬菜新品种。
全面改良土壤,推广杀虫灯、昆虫性诱剂、防虫网、色板、植物源杀虫剂等物理和生物综合防控技术,应用沼液、沼渣、栏肥等生物有机肥料,保障蔬菜有机生产。
“我们就是要让游客参观蔬菜、葛根、香猪、小香鸡的绿色生态生产过程,增强购买榕江农产品的欲望。”丰源公司管理人员说,农发行已决定向丰源公司发放贷款1亿元,支持公司利用车江大坝以及断颈龙水库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三宝侗寨等景区,打造特色林果、蔬菜种植、特色水产为主题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
龙里湾滩河农业园区 好山好水是优势
从龙里县城出发,上坡、拐弯,越过龙里大草原,再下坡、转弯,历经一个多小时车程,进入龙里县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这个园区在去年全省农业园区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二,园区的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和港澳地区。
沿着湾滩河,沿岸14公里,是农业园区核心区,地域包括原湾寨乡、羊场镇和摆省乡,为了有利于园区的规划和发展,三个乡镇已合并成湾滩河镇,实现镇园合一。
清澈的湾滩河两岸,秋收后的田坝,成片的豌豆苗,透着翠绿。豌豆尖是湾滩河区域的传统作物,但作为一个产业,种植面积上万亩,却以今为盛。
香港丰泰农业公司的种植基地里,20多名妇女,腰部围着塑料布卷成的“口袋”,弯腰掐豌豆尖。
公司负责人杨春天介绍,湾滩河气候、环境、水源都很好,种出的蔬菜品质好,在港澳及广州、深圳很受欢迎。
杨春天告诉记者,顶级龙里豌豆尖在香港、澳门及广州、深圳市场上,清洗分装后,最贵卖到200元一斤,中高端的能卖到100元左右,就连普通级别的豌豆尖每斤售价也在30元以上。
丰泰公司整治过的1500亩蔬菜基地,一部分用于自己种植,作为标准示范;另一部分“返包”给农户种植,土地、种子、肥料、有机农药等全由公司提供,农户按要求管理和采摘,公司按价回收。
今年,甲摆村7组村民何艳萍从丰泰公司试包两亩地种植豌豆苗,公司以每斤3元的价格回收豌豆尖。
“样样是公司的,我们出力气,不可能亏本。”何艳萍说,公司对种植和采摘要求高,种植不能私自打药和施肥,采摘时,嫩芽还要去须,长度一致,对这样的“高标准”,何艳萍还不习惯,掐摘速度跟不上。现在试种两亩,和公司“磨合”一下。
丰泰公司的“统货”,通过冷藏车运往广州,18小时左右,先一天贵州菜,第二天就上了“老广”的餐桌;供港澳的蔬菜,“乘”早上班机出发,经转运、打冷、分装等多道工序,还能赶上晚餐上桌。
目前,湾滩河农业园区内种植的蔬菜有20多个品种,“湾滩河”商标已注册成功,眼下,正为湾滩河豌豆尖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贵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龙里到广州的路程将大幅度缩短,有望成为粤港澳的绿色“菜园”。
预计到2016年,湾滩河蔬菜种植规模将达到5万亩,产量达到13万吨;外销比例超过60%,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都周覃供港粤蔬菜园区 特色农业振翅飞
12月10日,记者来到三都县,只见县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郊外的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万户水寨”等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在三都周覃供港粤特色蔬菜园区,绿源公司总经理王周川指着一箱箱马上外运的菜心告诉记者,“每隔一天就有两个冷藏车载着这些菜心发往广东”。
几年前,王周川看中贵州独特的气候优势,来此投资。他说,夏季两广气温高,有叶子的蔬菜难以生产,而贵州气候适中,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叶菜,所以他在三都流转了2000亩土地,专门发展供粤港澳蔬菜。
面对“两高”带来的新一轮商机,三都县正积极作为,全力打造山地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区,做强“四大产业”,要成为贵州南部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大市场特色农产品主产区。
做强蔬菜产业。依托周覃供港粤特色蔬菜产业园、大河现代农业试验区、中和果蔬扶贫产业园区等平台,利用海拔落差大的优势积极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建成大河番茄、青椒和黄瓜,三合。2014年,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产量达40.6万吨,总产值64063万元。
做大茶产业。以九阡茶产业农业园区等为重点,结合县域各片区地理、气候特点,大力发展以毛尖茶、白茶为主的茶产业。全县累计茶园面积达9万亩,投产茶园2万亩,干茶产量700余吨,茶叶产值8400万元。
做优水果产业。依托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以“两高”沿线为轴,大力发展以水晶葡萄为主的山地高效水果产业,打造“两高”沿线绿色生态农业风景线。2014年,全县水果累计完成种植面积18.53万亩,总产量13万吨;全县无公害果园面积4.28万亩,申报“三品一标”4个,认证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量3.78万吨。
做精香猪产业。利用山区生态植被丰富和被农业部列为香猪产地县等优势,正在规划和建设1个香猪原种场、3个扩繁场及20个家庭农场,成功引进贵州贵都现代农业公司、贵州黔农圣鑫农业发展公司等发展香猪养殖。
“两高”沿线 特色农产品基地
黎平—从江—榕江
生态型农产品基地
以黎平县生态茶叶和油茶产业示范园区、黎平县薄壳山核桃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发展生态茶叶、油茶、黔东小香鸡和黔东花猪等产业。
以榕江县车江现代蔬菜农业观光示范园区为核心,建设商品蔬菜生产基地30万亩、葛根基地1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50万亩,小香鸡年饲养量300万羽。
以从江原生态香猪产业园为核心,力争实现年产50万头香猪目标。以大塘生态精品柑橘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商品蔬菜生产基地30万亩,建成20万亩精品柑橘园。
麻江—凯里—丹寨
优质农产品基地
以麻江县蓝莓乌卡坪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区、丹寨县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形成以蓝莓、特色黑猪、中药材为主要产业,配套建设蔬菜园艺、茶叶,带动休闲观光及乡村旅游产业的“一业为主,多业带动”的新格局。
以凯里现代高效畜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凯里大风洞万亩晚熟葡萄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到2017年实现林下养鸡500万羽,优质肉猪35万头,优质肉牛10万头,稻田养鱼稳定在10万亩左右;发展优质葡萄10万亩、鲜销蔬菜10万亩、辣椒5万亩、特色薯类5万亩、茶叶20万亩、花卉1万亩。
独山—三都—都匀
特色农产品基地
以独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打造并完善优质蔬菜、优质花卉苗木、优质畜牧养殖、优质经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五个基地。
以三都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以山地特色生态葡萄产业为主导,配套发展畜禽生态养殖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山地生态葡萄标准示范园建设10万亩、其它水(干)果种植30万亩,生态循环立体养殖示范区1000亩。
以都匀市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发展毛尖茶茶园30万亩并开展深加工。
龙里—贵定—福泉
特色农产品基地
以贵定黔南云雾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建设云雾山茶茶园10万亩并进行深加工。
以福泉西部生态高效农业园区为核心,发展以金谷福梨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10万亩、林下散养绿壳蛋鸡120万羽。
以龙里县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打造1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云雾贡茶基地、12万尾大鲵养殖基地、200万羽绿壳蛋鸡和5万只竹鼠养殖基地。
环贵阳
城郊型特色农产品基地
以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清镇市现代高效畜菜生态循环示范园区、花溪区久安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开阳县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清镇市绿色蔬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乌当区下坝樱桃产业示范园区、乌当区花卉基地示范园区、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区、修文县谷堡果畜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主,重点发展食用菌、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畜牧、茶叶、水果、奶牛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