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新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05.11.2015  10:20

               

 

双山新区抢抓同城化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为核心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将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在制定《双山新区今冬明春推进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板块经济大发展实施方案》中,将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五大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产业来抓。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为切实抓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工作,出台了加快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的实施方案,在项目、资金、组织等方面给予明确的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大力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扶贫资金支持,区级财政计划拿出6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推进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创建工作,同时,各镇(乡、办)不断加大对农业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加强督促考核。紧紧围绕“一二四”攻坚战部署,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绩列入对各镇(乡、办)年度考核内容。 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促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新区各级涉农部门利用山地资源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方式,重点抓好高速公路沿线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面上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点的“点、线、面三位一体”建设,使全区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等主导产业较快发展。 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一是全区上下通过落实整合发改、财政、农业、扶贫、林业、畜牧、水利、国土、交通等部门的涉农项目和资金等措施,多形式、多渠道投入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二是贯彻落实省委赵克志在关岭县调研时提出的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指示精神,全区7个镇(乡、办)初步拟定创建具有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特征的乡级农业示范基地,其中文阁乡300亩冬荪种植、80箱养蜂;双山镇大棚蔬菜、核桃种植等,已成为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典型。 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目前双山镇归化商业街通过农户集资,修建了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金海湖杨柳村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集约经营,全方位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带,并引进了等金刺梨加工企业及夜郎蜂业等一批加工企业,呈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发展态势。通过强化企业、基地、农户联动机制,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全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取得实效。 一是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以响水乡响水村柯家桥、前进村为中心,向古打、青山和凉水村辐射,规模种植3000亩,以沙湾村为中心,向拉鲁和岔河村扩散,规模种植1000亩;以双山镇普陆村为中心,向高坪和平原村辐射,规模种植2200亩;以岔河镇大寨村为中心,向岔河和双华村辐射,规模种植4200亩;以梨树镇小屯村为中心,向小河、保河村扩散,规模种植1500亩;以文阁乡文阁村为中心,规模种植1000亩;以竹园乡老街村和竹园村为中心,规模种植1100亩;以金海湖办事处三元村为中心,规模种植1000亩。 二是辣椒产业创建成果丰硕。以响水乡前进村和飞雄村为中心,以天椒公司为载体,规模种植4000亩;以双山镇沙子村为中心,向沙塘和中路村扩散,规模种植2000亩。 三是大白萝卜产业规模不断加大。以响水乡青山村为中心,向凉水村、古达村扩散,以青山绿水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规模种植4000亩;以岔河镇足纳村为中心,以群发经济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规模种植2000亩;以竹园乡歹鸡村为中心,以万亩核桃基地为载体,林下种植4000亩;打破区域界线,在岔河镇塘丰村、金海湖常丰村、梨树镇松林村规模打造万亩大白萝卜基地。 四是山地生态畜牧业不断提升。集中打造以梨树镇、岔河镇为主的可乐猪板块经济区,主要以金海集团公司和欣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可乐猪存栏数发展到2000头。 五是特色精品水果不断涌现。集中打造以竹园乡、响水乡、双山镇、岔河镇、梨树镇为主的经果林板块经济区。刺梨板块以岔河镇足纳村为中心,以群发经济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规模种植7000亩;在梨树镇红菠萝、二堡、甘河村规模种植3000亩。核桃板块以竹园乡万亩核桃基地为核心,向四周扩散,规模种植30000亩;以岔河镇桥边和双华村为中心,辐射到沙朗、足纳和戈乐村,规模种植10000亩;以双山镇木格村为中心,向红星、普陆和发书村扩展,规模种植10000亩;以响水乡凉水村为中心,向古达、青山村扩展,规模种植10000亩。 (张    羽    王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