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一名“双岗书记”带动两种发展的化处样本

25.08.2015  10:49

化新村村支书胡波在该村蔬菜园区里割韭黄。古宇 摄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如何找到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点,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崭露头角,在经济发展中挑起大梁?普定县化处镇紧扣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形成了 “双岗书记”模式。

     配强班子 创新模式 “双岗书记”应时而出

    化处镇化新村是传统的蔬菜种植村,种植的大蒜、辣椒畅销省内外。2013年12月,该村村民胡波当选为村支书、陈国勇当选为村主任后,打算依托化新村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该村蔬菜传统种植,把村内的6家蔬菜种植合作社合并为一家公司,以便种、管、销一体化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他们这一想法得到了化处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14年1月,成立了贵州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民主选举,村主任陈国勇任公司董事长,村支书胡波任公司总经理。这就是化处镇首次诞生的“双岗书记”。

    戛卧村支书袁光松深受“化新模式”启发,牵头组织该村19户有发展意识的农户,每户出资10万元共集资200万元,于2014年12月注册了金钱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袁光松担任董事长。成了化新村又一“双岗书记”。

    金钱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流转了村内2500亩土地用于种植莲藕。今年,莲藕已经迎来第一季丰收季。该公司为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立体农业,在藕田里养鱼和养田螺。下一步,他们将结合戛卧村的美丽自然风光打造生态农业观光。

     抓好试点 示范带动 “双岗书记”产生效应

    “群众富不富,全在党支部”。 作为村支书,胡波深知,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必须走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而要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基本保障条件就是要实现土地的成片经营。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胡波作为村委支书、公司总经理的“双岗书记”双重身份,在化处镇的指导下,立即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根据化处镇研究出台《化处镇土地流转“同进同出”制度》,化新村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村委,村委再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在土地二级流转过程中,村委不赚取中介费用。通过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化新村一个月内就顺利流转3300亩土地。公司和村民达成帮扶协议:一是优先安置土地流转的农户在公司劳作,让他们就近就地就业;二是每逢过节,公司要到村中老党员、困难群众、留守儿童家中进行走访和慰问;三是公司要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谋利益。

    党建和产业互推互进,这就是化处镇“双岗书记”的生动实践。

    2014年年初,为积极贯彻落实全市“乡乡镇镇建园区”的精神,化处镇优先在化新村建起了化新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园区通过充分整合项目,化新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化新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4530元增长到2014年的8185元。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收入高的每人每年有3.6万元,低的每人每年也有1.8万元。

    “化新模式”的成功,使其成为普定县调整产业结构的典范,全市“农业产业现场观摩会”、“马铃薯机械化播种现场会”、“菜豆象染疫处置现场会”及全县“马铃薯种薯包衣现场会”在化新村召开。化处镇将“化新模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广,形成互学互比互拼的良好发展氛围。

     产业发展 群众增收 “双岗书记”发挥作用

    “双岗书记”的化处模式,推进了产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在公司,“双岗书记”能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化新村自成立公司以来,依托农业园区建设,结合“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开展,积极争取到市农委、县农业、扶贫、发改、水利、交通等13家部门整合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园区的道路、沟渠、水窖、大棚、交易市场等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壮大农业发展后劲。“双岗书记”还可通过党建“远程教育”及“5541”农村致富带头人工程的开展,向村民宣讲种养殖方法等农业科技知识,开展各类农业技能培训,邀请市农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在支部,“双岗书记”能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谋利益。公司向上级各部门争取的项目资金,除了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其余资金以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参与公司分红,并与公司年终收益的5%一起作为村集体经济财产。

    “双岗书记”作为化处镇积极探索出的农村产业发展与基层党建工作相互结合、相互推进的一个新样本,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卢芳 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