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坚守发展与保护“两条底线”创造良好“洞穴生态”

02.12.2015  11:52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2日电(记者骆飞)享有“中国溶洞之王”美誉的贵州省织金洞于今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贵州首个、全球第112个世界地质公园。这与贵州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条底线”密切相关,为生态旅游、洞穴科考等创造了良好“洞穴生态”。

    据了解,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73%以上,其中地下溶洞发育充分。目前,在贵州境内已发现的洞穴达3000个以上,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喀斯特溶洞超过800个。至今已开发的著名溶洞包括织金洞、龙宫等多达上百个,“无处不溶洞”成为贵州旅游亮点。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彭雄说,贵州拥有巨大的喀斯特洞穴资源,具有洞穴多、洞深、洞长、险峻、钟乳石发育较好等特点。但“洞穴生态”也比较脆弱,尤其是洞内很多钟乳石、石笋等奇观都历经几十万年才形成,一旦开发不当被破坏便不可恢复,因此一定要准确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

    据介绍,发现于1980年的贵州织金洞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被称为“岩溶博物馆”。尽管30多年过去了,贵州织金洞的旅游、科考等价值依然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专家团队始终秉承资源保护第一的理念进行洞穴发掘,让每一处开发都保持其自然的本色。

    彭雄说:“采取保护性开发就是坚守发展与保护‘两条底线’具体体现,对贵州良好但脆弱的‘洞穴生态’而言至关重要,实现了喀斯特洞穴资源所具有的生态、经济、科考等多重效益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