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特殊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在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05.01.2016  17:24
  省教育厅厅长   王凤友 2015年12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我省民族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会议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国第六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部署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民族教育的工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后,将出台《贵州省关于加快民族教育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着力推动民族教育健康向前发展。     一、强化对民族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规划和部署民族教育工作     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对于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确保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不让一个民族地区掉队,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必须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决定》确定了新时期发展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条件保障和组织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民族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决定》和省政府《方案》,要将本地民族教育工作纳入“十三五”和今后各时期教育发展规划,要把发展民族教育摆到突出位置,统筹谋划、优先发展、重点保障。要密切联系本地实际,出台相关措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克服民族教育长期存在的困难,优先解决群众关注度高的事项,努力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和阻断少数民族群众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手段,从人力、物力和工作机制上提供充分保障,像抓“两基”攻坚一样解决民族教育中的困难,实现民族教育奋力赶超,推进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脱贫奔小康。     二、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     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交汇点和结合部。民族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最重视的任务。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法律意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是国家赋予教育部门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任务。要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将“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之中,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的心田生根发芽。     一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建设。我省将建设贵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民族教育要充分利用云平台和数字校园等现代化手段加强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我省民族文化特色,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我省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纳入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中。     二要创新教育方式。除使用好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外,要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继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周”、“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心连心、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活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切实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三要强化师资配备。各级各类学校要配备专兼结合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师。师范院校和民族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思想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民族教育发展     一要在教育项目和资金分配上向民族地区和民族学校倾斜。坚持“因素分析法”,将民族地区和少数人口作为重要分配因素,实行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和学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助推其后发赶超。     二要以实施“双百工程”为抓手,提升民族基础教育办学能力。我们将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100所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学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支持其硬件和软件建设,着力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和教师队伍两个方面目标的提升,实现教育质量和特色同步发展,发挥100所学校在民族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强化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和培训。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民委和省人民政府共建贵州民族大学协议的相关要求,支持贵州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支持贵州民族大学作为全省预科教育、双语教育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其次,要支持市(州)高等院校办好少数民族预科及双语预科教育,精准扶持,为民族地区培养既懂少数民族语言,又具备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后备人才。再次,鼓励高等院校积极承担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传承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参与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工作。最后,支持民族地区院校把具有区域特点、民族特色的专业做大做强,引导转型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四要坚持“教育对口帮扶”继续实施“校长提高计划”。     各地各校要贯彻落实好《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教育扶贫结对帮扶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充分利用对口帮扶政策和机遇,积极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要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等7个层面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全面覆盖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及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要继续实施“校长提高计划”,选派校长赴对口帮扶城市及发达城市挂职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校长的治校管理能力,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做出努力。     四、发挥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在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多彩贵州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从2002年起,省教育厅和省民宗委大力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十余年来,下发了3个文件,召开了两次现场会、举办了一次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了两批共34所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评选了五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共106所,免费培训了500名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编印了《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集锦》,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目前已有5000所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内容从原来集中于民族民间音乐和体育等向民族民间文学、美术、曲艺、舞蹈、戏剧、手工技艺、习俗及民族民间文化知识等方面拓展,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如:侗族大歌、水书、苗族刺绣、苗族舞蹈、布依族八音坐唱、苗族布依族蜡染、屯堡地戏面具制作、土家族板凳舞等。编写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有民族音乐、体育、美术、传统技艺等特长的劳动者,增强了师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省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彰显和有效传承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     我省于2014年启动了职业院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工作。今年评选出了12所职业院校的18个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项目(学科建设、学术团体和名师工作室)。各民族职业院校和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要在落实“9+3”教育任务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开辟民族文化教育新途径,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     通过多年探索,我省民族地区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开展双语教育,克服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语言障碍,有效传承民族文化,是有效开展双语教育的经验。承担双语教育任务的县(市、区)教育局要重视双语教育工作,积极与当地民宗局协调,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双语教育规划。根据需要,可设立双语特岗教师岗位,每年在特岗教师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加试少数民族语言,利用民语招考人才绿色通道,招录双语特岗教师,解决长期双语教师缺乏的问题。     我省组织专家编译制作了《学前双语有声读物》,并已经免费发放到了相关的幼儿园及小学,请市、县(区)教育部门指导其发挥最大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双语教材和读物编译制作,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大力提升双语教育质量。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是我省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教育部门要继续与文化、民宗、体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各类项目的指导扶持力度,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活动,使之成为贵州民族教育永远闪亮的品牌。     五、加快民族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是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谓教育工作“短板中的短板”。要通过创新教师建设机制予以解决。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到基层为民族教育服务。我省涌现的全国优秀教师田沛发、刘恩和就产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他们爱校爱生爱教的精神历久弥新,说明我省少数民族教师中不乏有奉献精神和传统美德者。应当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到民族地区基层服务。     二是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流动机制,要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引导和帮助优秀青年教师,到基层就业,到民族偏远地区就业,努力解决双语教师和民族民间文化师资不足的问题。各地要尽力落实好工作和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他们在服务期间安心工作,人尽其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加强民族教育教师培训,不仅要利用国培计划搞好民族民族地区教师培训,而且要利用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搞好双语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及增强素质教育等学科教师的培训,为民族教育学科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     四是改善教师待遇。各地要按照规定,切实落实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绩效工资分配要向农村教学点、村小、乡镇学校教师、双语教师倾斜。实施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落实好边远、农村地区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晋升的倾斜政策,努力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成为民族地区最受尊重的职业。     五是发挥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支教教师的作用。2013以来,6900名省内外支教教师克服了两地分居、生活习惯、交通不便等方面的各种困难,心系“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教育,情系农村孩子,支教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家要借国家实施“三区”教师专项计划的东风,为我省“三区”教育事业发展拢才、聚才、育才,努力提升“三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三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我们要站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高度,着眼于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局,不折不扣地把“三区”教师专项计划这项国家任务落实好。各受援地要充分认识“三区”支教工作的重要意义,珍惜机会,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妥善安排好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及时发放支教教师的补贴。     同志们,加快民族教育是我省省情教情的需要,也是全省少数民族人民的殷切期盼,关系到我省扶贫攻坚大局。望大家紧密团结,认真工作,切实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目标任务,为全省民族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gzsedu_x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