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古琴名家汇聚福州 诠释古琴文化

22.09.2014  14:11

福州古琴音乐会将2014龙人古琴艺术节推向高潮。图为著名音乐家王建欣正在表演埙独奏,听众满场,一些观众只好站在两旁过道。 吴隆重 摄

人民网福州9月22日电(吴隆重)妙指抚按,发出动人天籁;泊泊琴音,恰如南风之熏。20日晚,龙人艺术节福州站活动在福建大剧院音乐厅举行,古琴家乔珊、杨青、李凤云、张俊波、张锦冰、董文静等,笛箫演奏家王建欣,歌唱家张卓、刘淑清轮番登台,与1000多名观众琴友共享优雅的古典音乐盛宴。

本届音乐会由中国龙人古琴文化村与国际古琴学会、福建省古琴协会联合主办,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大剧院协办。

李凤云、王建欣两位艺术家以近乎完美的配合,完成了《梅梢月》《楚歌》《暗香》等经典琴曲;杨青、乔珊分别给听众带来了古琴独奏《欸乃》和《广陵散》,令整场音乐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本场音乐会还在演奏艺术形式上作了不少创新,除了古琴独奏、重奏外,还加入了笛、箫、埙等乐器,同时加入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张卓、国家一级演员刘淑清的琴歌演绎:她们给听众带来了《阳关三叠》《诗经·蒹葭》和《葬花吟》,柔美婉转的声线,如涓涓细流,缓缓地躺过听众心田,如痴如醉。

福建省古琴协会会长张俊波介绍,自古以来,琴就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雅艺术、精英文化的代表。据专家考证,“”字的繁体“”象征的就是丝张于木上的琴或瑟的造型。历经三千多年,古琴的格调依然高雅、对欣赏者的水准依然有着很高的要求,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并没影响它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本场龙人古琴音乐会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国际古琴学会会长乔珊也对福建的古琴文化氛围大加赞赏:福建拥有中国最大的古琴文化基地——龙人古琴文化村,本届龙人古琴艺术节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琴盛会,福州拥有古琴欣赏水准很高的听众,古琴已经超越了普通乐器的功能,成了福建很多家庭一种高尚生活方式的象征。

龙人古琴文化村村长、非遗传承人谢建东告诉记者,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对这门古老艺术的肯定,一方面则是对当代琴人的警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让几千年的古琴文化在当代得以传承与发展,不要让它成为需要被保护的“遗产”。在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士大夫优雅的生活方式,在今天,它们也一样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