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反腐倡廉“好声音”
羊年春晚的节目单已经出炉,“反腐”相声未演先火。陕西相声演员苗阜、王声亮相首次大联排,观众发现,这次很可能最终顺利登上春晚的反腐相声讽刺尺度之大,涉及题材之"敏感",堪称30年来之最。(2月9日 人民网)
都说相声是一朵“带刺的花”,越是针砭时弊越能引起观众共鸣,然而近年来却鲜少出现相声佳作,特别是讽刺相声。从表演内容来看,观众对贪污腐败现象恨得牙根痒痒,而相声演员却在台上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观众们能爱听吗?正因如此,羊年春晚的“反腐”相声才会未演先火,备受舆论关注。
有人或许会说,一个相声的反腐倡廉威力能有多大?诚然,一个文艺作品确实难以承载反腐倡廉、净化风气的重任,但是也要看到,源于生活的艺术确能更快被老百姓接受,一则相声若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极尽讽刺之能事,那么必然会在民众中间引起更多关注与共鸣,假如相声中的经典语句能够流传的更广,其中的经典案例能被更多人熟知,说不定就能在传播过程中挽回一个贪腐的官员。
我们不由得想起以反腐倡廉为内容的那些优秀作品,如戏曲《七品芝麻官》、《铡美案》、电影《生死决择》等,都曾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让人民群众辨明是与非、美与丑,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净化社会风气方面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相声被誉为文艺轻骑兵,能较快地反映现实生活,特别对现实生活中不正之风的辛辣讽刺,更是让人民群众大呼过瘾。如前些年相声名家马三立、马季、姜昆等的讽刺相声成为那个时代的“好声音”。
艺术反腐正当其时,让落马和未落马的老虎、苍蝇们照照镜子,未尝不是反腐倡廉形式的创新。讽刺相声能够再次登上春晚大舞台,以辛辣的手法再现贪腐官员的丑态,使得羊年的春晚更加值得期待。
毕竟,一台成功的春晚,并不是越华丽越好,也不是越热闹越好,而是越能引发观众思考,才越能深入人心,语言类节目就担负着引人思考的重任。因此,唯有用讽刺的手法,把公众所恨的故事、所厌的人物都融入其中,才能让文艺作品更有威力,也让文艺作品更加“接地气”,更有生命力,进而叫响时代“好声音”。
(高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