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小确幸”为何遭到误解?
27.10.2015 08:30
本文来源: 贵阳新闻网
近年来,追求“小确幸”成为台湾年轻人的流行风潮。“小确幸”来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意思是讲求追寻“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这种生活态度让岛内青年们获得共鸣。不过可惜的是,这种本来正常的生活态度,却被台湾媒体与政客扭曲。
在台湾政治场合中,就经常出现所谓年轻人“小确幸”被人为剥夺了等政治语言。到了现在,这种社会现象更严重,尤其是当“太阳花学运”时,由于岛内经济不景气和蓝绿恶斗等因素,“小确幸”俨然变成一种对抗阶级剥夺的象征。
许多政客更为了青年选票不得罪“小确幸”,不断给年轻人开出不劳而获的福利支票,造成“小确幸”与不努力和阶级冲突画成等号。在不少长辈的眼中,“小确幸”也被当成年轻人“啃老”与没有大志向的代名词。
但事实上,“小确幸”与不劳而获不是一回事。“小确幸”仅是一种及时得到确定微小幸福的心理感受而已,而非待在家“啃老”无追求。换而言之,是人都有“小确幸”的需要,哪怕你是充满大志的伟人,都会有追求心灵幸福满足的那一刻。因此,我们在看待“小确幸”的现象时,万不可用政治上的扭曲视角和错误眼光,错会正常的人性需求。
再说“小确幸”型的创业,也不是什么胸无大志的创业,而是一种新型服务型产业。“小确幸”型的企业,就是配合大企业的发展,锁定在当代人工作压力大、需要释放的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创业,如文创咖啡馆等。并且这种产业由于成本少、工作惬意,吸引很多年轻人进入其中,也容易得到发展和创业先机。
总而言之,我们应对任何靠自己劳力享受微小而确定幸福的两岸青年人与创业方式,给予鼓励与肯定,因为他们的“小确幸”凸显的是两岸年轻人的正能量。(作者王裕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台生)
本文来源: 贵阳新闻网
27.10.2015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