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说说贵州人的生态智慧
“在贵州,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绿色发展的脉动和气息,体会到推动绿色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点赞贵州。
事实上,600年的贵州史纵观,正是一部贵州人面对特殊自然环境筚路蓝缕。贵州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贵州有知行合一的哲学思维,贵州有绿色发展的脉络和资本,贵州有弯道超车的探索和实践。不信,那我们来聊聊贵州人的生态智慧。
贵州人的生态智慧 在万物有灵的信仰里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共分布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回等18个。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体会到了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以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很多少数民族村寨附近,至今还能够看到一片片茂密的山林,这是先民们选择的本村的风水林或水源林,作为神山森林加以崇拜。
古书说,贵州“山高箐光”。所谓箐,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贵州的不少大山均以“箐”命名。森林最茂密的如黔东南的“牛皮大箐”,纵横绵亘数百里,包括今雷山、台江、剑河、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丹寨、三都等地。
▷黔东南雷公山
黔东北也有大片森林,位于江口、松桃、印江之间的梵净山,“地周六百余里,森林茂密,古木阴森”。
▷梵净山森林
黔北的仁怀、桐梓、遵义及乌江中下游,“跬步皆山,箐密林深”。
黔西北亦为“深林巨箐之处”。
▷水城玉舍森林公园
黔西南各地,“山箐多,万里重叠,古木参天”。
▷黔西南万峰林
就连人口较多的黔中地区,亦有不少山岭“树深不见石,苍翠万千里”。
▷黔灵山公园
▷风水树
在贵州许多村落,乡规民约中大都有禁止乱砍乱伐的规定,特别是村前村后的“风水树”以及佛教、道教圣地的树木,他们认为树林保佑了村寨和村民的安全,破坏就会遭到惩罚。
贵州岜沙人拜树即是祭拜祖先,茂密森林就是岜沙人先祖陵园。他们视树为神,以树为图腾,人人坦然溶于自然。孩子出生时,家人会为其种棵树,经过数十年,在其去世后再砍下那棵树为其做棺木,又在其墓穴上种上一棵树,不留一座坟墓不留碑。即“人树合一”。
贵州人的生态智慧 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
为了补充森林资源,贵州民间还开展了人工造林,普遍种植杉木,创造了种杉与苞谷、小麦间种的方法,“种杉之地必预种麦及苞谷一二年,以松土性”,杉树种植与田土中,既可解决林农吃粮问题,又可发展林业生产,“树三五年即成林,二十年便供斧柯矣”。
贵州黎平侗苗等少数民族梯田,基本上都使用农家肥,收稻谷后轮种油菜,收油菜籽后犁田放水插秧,同时放入小鱼苗,此后不用打虫锄草施肥,鱼儿把这些活儿都干了,鱼美味,稻米自然生态。
▷赤水竹海
贵州人的生态智慧 在神秘的文化符号里
在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刺绣中,纹样多以自然景物纹样和抽象化的纹样为主,自然纹的动物、植物多是贵州“本土化”的鱼鸟等,还有谷物纹、水波纹和与山相关的齿形纹等。
▷贵州蜡染
而抽象纹样多是贵州少数民族图腾崇拜的形象演变而来,如苗族蜡染中的锦鸡、彝族刺绣中的葫芦等。
苗族先民提出了人神兽共祖,苗族古歌《枫木歌》中即有体现;在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中,借以逃生的工具多为自然物,如葫芦、杉树等。这些都是与贵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人与万物原本就是一个整体,是共生共存的。
贵州人的生态智慧 在古老的建筑美学中
贵州素来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山林多,山石也多,村寨多依山傍水而居,足够的可耕地、清新的空气成为构成人们居住环境的考量要素。
布依族就地开发岩石,修建风格独特的石板房;苗族修建于半山的吊脚楼;侗族村寨则以鼓楼为中心,有风雨桥,有干栏式民居,都是将自然美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在一起。
▷吊脚楼
贵州人的生态智慧 在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里
“知行合一”是圣人王阳明在贵州大山中悟出的“大道理”和“真境界”。也恰是贵州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认识。阳明心学的起点是贵州修文“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当年,王阳明被贬至贵州龙场,生活条件恶劣。令他开始在龙场潜心修行的,是当地纯朴的民风和乡民的热情。
在王阳明的诗作《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中,可一窥其在龙场的日常生活。在贫瘠的龙场,王阳明学习当地人刀耕火种,还打算将多收获的粮食分发给贫困的乡民,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远在他乡,当地人说话王阳明听不懂,但乡亲们一见到王阳明,总会用当地方言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刚到龙场时,乡亲们常常接济他给他送来粮食,甚至在他受人欺负时,主动前来帮忙维护,大家并没有因为他是外地被贬官员而疏离他,这让他感受到一种贴心的温暖。当地人在贫苦生活中显露出的智慧,以及克服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他。在《观稼》一诗中,他写道:“物理既可玩,化机还默识。即是参赞功,毋为轻稼穑。”在做农活的同时,他参悟到治国之理。
王阳明的龙场修为,开启了一段跨越几百年的哲学佳话,3年的贵州生活经历,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短暂而被淹没在历史烟尘中,它反而激发出历代无数学人的遐思和才情,它对人们的哲学认知和思想锻造,产生深远影响。已连续在贵阳孔学堂举办8场的阳明文化系列讲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贵州人的生态智慧 在对绿色梦想的坚持中
生态良好是贵州的品牌和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对贵州这个盛产“空气罐头”的落后省份,习总书记提出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指示要求。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依托生态优势,贵州正探索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绿色发展道路。敢于向贫困宣战,但也绝不向污染低头。“多彩贵州拒绝污染”最强音“吓”走了污染企业,留下了绿水青山……接踵而来的便是一个个好消息:
大数据大健康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电信等四大运营商扎根贵安新区;
森林覆盖率超50%,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9%;
GDP多年增速跑进全国三甲;
已成功举办八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秉持“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精神,持续追求绿色发展的史诗。书写好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大文章,贵州有底气、有优势,贵州儿女有信心、有决心。绿色发展、你我有责,绿色底色、共同绘就,绿色梦想、贵在坚持。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擦亮生态文明亮丽名片,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娃娃抓起,绿色发展一定能在贵州绽放新精彩、激发新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