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的成功范例——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18.06.2014  12:29
        “感谢医生,我的眼睛亮了。”2010年1月26日下午4时,13岁的毕节女孩赵晓玉走出手术室激动地连说感谢。像赵晓玉一样,当天有12名毕节试验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复明,成为民盟“明眸工程”的首批受益者。至今,“明眸工程”共免费为毕节试验区几千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手术。
  2013年,致公党中央协调国家科技部批复毕节为“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协调国家科技部投入300万元资金在该区实施“富民强县”项目,并协调广州吉隆集团在该区南山公园建设“乌蒙生态风情园”……
  一个个惠民项目不断落地,一件件实事温暖民心,“同心工程”成为老百姓摸得着的幸福。这是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26年来帮助毕节试验区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穷在深山有远亲
  翻开毕节试验区的历史档案,有这样的文字记载:1986年、1987年,各民主党派聚集贵州省举办“智力支边工作会议”,提出:选择相应区域开展智力帮扶。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京邀请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介绍建立毕节试验区的紧迫性、可行性,并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他们对毕节开展智力支边工作,指导毕节的改革试验与发展。
  在中央统战部倡导组织下,一个由各党派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帮扶毕节发展的智囊团——“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多年来不辞辛劳,频频光临毕节试验区,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毕节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殚精竭虑,指导制定了毕节1989年至2000年、2008年至2020年的改革发展规划和若干子规划,提出发展“两烟”、生态畜牧业、绿色林果业、煤电一体化等特色产业,建设隆黄铁路、贵毕公路、产业投资基金…… 
  近26年来,专家组深入试验区厂矿、农村考察调研,认真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进行规划论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先导性的发展战略和建议。
  2011年5月21日,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召开,吹响了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新起点上帮扶毕节试验区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号角。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奋斗目标和闯出“九条新路子”的改革部署,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也纷纷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组织专家围绕农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等课题深入调研。
  从帮助加强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到培训农民工、农业科技人才;从引资建设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到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改建贫困农户房屋;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验区发展需要什么,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就关注、支持什么。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坚持“同心”共建,多党合作品牌效应明显增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作用,积极将各方面支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争取国务院批准实施《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争取国家部委出台了20个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差别化政策;中石化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华润电力项目、渝富集团煤制油项目、大方电厂项目、金沙电厂项目、织金电厂项目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得到国家的倾斜支持,成贵快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一些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得以提前实施。
同心同德为百姓
  走进赫章县平山乡江南村,满山遍野的红樱桃娇艳欲滴,4000平方米的“同心”文化广场开阔大气,错落有致的北斗七星亭在千亩“同心”生态公园里交相辉映……2011年11月1日,江南村被列为毕节试验区9个“同心新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这个昔日躲在深山里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开始了日新月异的“蜕变”历程。
  这是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统一战线人士参与建设,形成了以“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为主要内容的“同心工程”品牌之一。
  2010年,由中央统战部牵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及国家19个部委共同参与,以“同心工程”为品牌,实施“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工程项目829个,协调投入资金430.62亿元,培训各类人才18.5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毕节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统战部重点实施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援建小水窖和集中供水工程、网校教育帮扶、新农村卫生室建设5个项目,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实施了70多个子项目,着力解决群众医疗卫生、人畜饮水、职业技术教育等困难。
  “同心同德跟党走,同心同向奔小康,同心同行谋发展”。在七星关区梨树镇上小河村同心广场,这幅“同心”标语分外醒目。“同心工程”的实施,使曾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交通闭塞、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老百姓口袋更鼓了,居住环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这是“同心工程”在试验区实施后的真实写照。
  中央统战部还帮助毕节试验区举办了3次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项目59个,涉及资金352.9亿元。民革中央帮助引进的百兴镇织造项目,民建中央引进的魔芋加工项目,民进中央引进的煤机制造及朗月大厦、开明同心大市场、核磁共振项目,农工党中央引进的贵州威门药业、“毕节农工同心中等技术学校”项目等正在建设中;民盟、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台盟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及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积极组织企业赴毕开展考察投资活动。
  “同心工程”还推动了毕节生态建设。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协调推动“同心?生态建设”项目,投入36.94亿元,“中国3356”项目、“长防”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得以实施。毕节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大地变绿了……
  “九里黄河路穿岩,天晴下雨穿草鞋。天晴晒破坡脑顶,下雨剐去半匹岩。”26年前的大方县穿岩村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曾让穿岩村群众在“水打沙壅”的非人环境中苦苦挣扎。统一战线帮助引进资金600多万元,打造了“九驿生态园”。时下,生态园已百花争艳,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26年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200多人次深入毕节考察指导工作,组织492批5390人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与建设。毕节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的小康梦越来越近。
建设多党合作模范区
  26年的辛勤实践,尤其是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召开以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和国家有关部委及全国各省区市、社会各界的帮助,让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3年,毕节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1.9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645元,森林覆盖率达44.06%。
  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一个个成功的案例,向关注毕节试验区的人们展示着勤奋与智慧,坚强与执着。统一战线及其广大成员与毕节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肩负起“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重要使命,紧紧围绕“三大主题”,数十年如一日携手扶持、全力帮助一个地区,倾注感情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帮扶范围之广,参与专家之多,前所未有。通过艰苦奋斗,毕节试验区成功摆脱了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的困扰,走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之路,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
  毕节试验区26年的生动实践,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携手并肩,共克发展难题,探索科学发展的伟大壮举,开创了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探索之路,成为了发挥多党合作优势,努力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范例。
  26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的毕节试验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毕节试验区将继续探索试验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健全完善“同心共建”毕节试验区的长效机制,抓好“同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努力聚合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各种资源要素,推动试验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