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5后农村男青年加入“被催婚一族”
(新春见闻)中国“95后”农村男青年加入“被催婚一族”
中新社贵州盘州2月22日电 题:中国“95后”农村男青年加入“被催婚一族”
作者 冷桂玉
春节期间,家住贵州省盘州市鸡场坪镇移山村的王文还没到家,由母亲安排的相亲日程已排满了整个假期。在家人的社交群里,亲戚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今年狗年他已经23岁了”“春节不找平时找不到的”“要求不要太高”……
春节,外出务工的贵州农村男女青年集中回乡,春节是娶亲说媒的最佳时机,也是七大姑八大姨说媒“业务繁忙”的时节。
对于结婚这事,王文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但是母亲的频繁催婚,令王文无奈,一向孝顺的他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安排。王文无奈地说:“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都要有‘相亲焦虑症’了。”
1995年出生的王文初中毕业后去了沿海打工,在厂里也交过几个女朋友。但用王文的话说:基本都是“闪恋闪分”。“还年轻不着急,也很少有外地女孩愿意嫁到老家去。”王文说。
可在王文母亲陈小稳的眼里,年龄越大结婚越难,“30岁是个坎,过了30岁还不结婚,想结婚就难上加难了。”在王文所在的村子里,已到婚龄仍未结婚的“光棍”有几十个,令陈小稳产生了“讨不到儿媳妇”的焦虑。早在前几年,王文还没到适婚年龄,陈小稳就催促他找女朋友。
张玲是王文的相亲对象之一,两人见面那天才发现是小学同学,相互加了微信,并尝试交往。张玲说,从春节回家以来,自认为自己相貌普通、家境一般,但每天来家里说媒的人却络绎不绝,“80后”“90后”都有。“同村姑娘大多数都在沿海打工,好多都直接嫁到那边,肯回来的很少。”张玲感叹道。
和王文一样同为“95后”,在重庆打工的施鹏也被催婚了。和女朋友通过朋友聚会认识,相恋两年,本想多谈几年恋爱再结婚,父母却一再催促两人,“觉得合适就抓紧结婚,早点稳定下来。”
“女孩子们在外面打工,见多了城市繁华,愿意留在农村结婚的人也越来越少。”23岁的张雪也是移山村人,因打工结识爱人,去年嫁到了浙江。
6万6的彩礼、一辆车、两层小楼房……陈小稳看着侄儿王林的结婚账单,虽然已经为王文和弟弟王武结婚盖了一栋三层的新房,但陈小稳仍然惆怅不已。”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多3266万人。近些年,“90后”乃至“00后”也已逐渐进入适婚年龄。
记者发现,在中国农村地区,许多“90后”“95后”逐渐加入“被催婚一族”,这两年,很多农村地区甚至十八九岁就已加入“相亲大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