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后峰会时代,全球核安全治理重新上路
新华社纽约4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王凡)封路、防暴警察、临时安置的铁栅栏、各国元首车队……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经历近一周的喧嚣后,周末逐渐恢复往日平静。为期两天的核安全峰会虽然“收官”,但留给各国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后峰会时代,如何继续加强全球核安全?
回顾这两天的峰会,各国在加强全球核安全体系方面取得不少切实进展,例如中美发表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中国宣布将正式加入“加强核安全举措落实”和“加强全球核安全的持续行动”等倡议、《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即将生效、各国也做出承诺将落实核安全峰会行动计划、巩固核安全体系。
但正如每次“聚会”都会留下些许遗憾,本届峰会也不例外。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任期内最后一届核安全峰会,美方称之为“过渡”峰会,意味着它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峰会后有关核安全全球治理的工作将从峰会模式转入日常管理,五个国际组织将分工合作,推进核峰会所达成的成果和协议。
“峰会结束后发表的行动计划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这五个机构的权责,这远远不够,因为这些机构将接过峰会的‘接力棒’,继续全球核安全治理工作。”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核安全领域教授马修·邦恩说。
在后峰会时代,该如何有效推进国际核安全合作?除了在五个国际组织下加强合作外,双边合作是加强全球核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邦恩说,“中美在加强双边核安全合作方面就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重启美俄双边合作。”
邦恩还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尤其需要保障其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以便该机构能在核安保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此外,专家建议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核事故情报共享机制,这样各国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防范未来发生类似事故。
在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面前,国际社会不能松懈。一次峰会不可能解决国际核安全体系所有漏洞。在目前现有的体系下,全球各国对于核材料的管理、核安全的标准和规则都各不相同,核安全文化也有待加强。但在峰会上,50多个国家领导人及代表共同做出承诺,加强巩固核安全体系,这无疑将会增强国际社会信心,凝聚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共识。
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后,国际核安全治理将继续前行,各国将采取更新的措施完善本国核安全体系、加强国际核安全合作、强化放射源管理、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