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村群众的贴心人
后村村群众的贴心人
———沿河计生协会驻村干部为民办事的故事
“计生协会的驻村干部来到我们村后,家家户户都走到了,针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她们采取慰问和动员其发展产业的方式帮助脱贫致富,真是为老百姓想好干部啊!”近日,笔者在沿河县夹石镇后村村采访时,该村60多岁的村民熬中红说。
沿河自治县夹石镇后村村是沿河县计生协会今年“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联系点。该协会根据县委统一安排,于三月初并派驻了两名干部驻进村里。
驻村干部熊仲英和石秀华来到该村后,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全村人口、贫困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得知该村有136户600多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00多人,人均收入3000多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贫困程度深,是该县典型的贫困村之一。
如何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是她们驻村来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他们与村委班子多次座谈,帮助村委班子理清了以农业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思路定,出路就定。他们充分利用在县直部门工作的优势,与农业部门、乡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多次汇报该村的情况和发展思路,得到了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村里发展了桃子60亩,蔬菜50亩。
谈到驻村工作,驻村干部熊仲英感慨万千。她说:“这个村的老百姓虽然穷,但很纯朴。只要走到任何一家,群众都把我们当住亲人看待,不管群众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会毫不隐讳地,我们尽量帮助他们。即使群众反应的事情我们办不到,他们也不会计较!”
今年的3月中旬,驻村干部熊仲英和石秀华刚来到该村驻村不久,村民熬元付就向她们反应说:“我的耕牛死了,怀疑是熬元贵放药毒死的,你们干部帮助我解决哈!”她们接到熬元付反应后,立即将深入了解熬元贵和周围的群众,得知熬元付和熬元贵是亲兄弟,因一些生活琐事,产生了隔阂耕牛事件只是熬元付找找哥哥的一个借口。于是,她们分别做兄弟两人的思想工作,最终兄弟俩和谐相处。
4月18日,她们刚起床,该村60多岁的退伍军人崔道成气喘吁吁地来到干群连心室,向她们反应自己该吃城市低保。崔道成1972在当地粮站当工人,1974年入伍,退伍后又到粮站当工人,后来因国家体制改变,粮食部门的人分流,于是他以回家务农。如今他享受的是农村低保,但内心不满足。
驻村工作组通过与民政部门对接和了解后,得知崔道成的户口不是居民户口而是农村户口,达不到吃城市低保的条件。于是多次上门与他谈心交心,做他的思想工作。最终崔道成被她们的真诚所感动,不再往民政部门跑了。“以前我对国家低保政策不是很了解,如今通过她们两个反复上门解释后,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确吃不到城市低保!”崔道成说。
在“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该协会帮助该村发展60多亩桃子和蔬菜基地50亩。出资1万余元为该村修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在村民开展义诊活动和帮助协调水务部门解决了该村人畜饮水项目资金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