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贵州拨动绿色琴弦
听!贵州拨动绿色琴弦
——写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召开之际
盛夏,低纬度高海拔的贵州充满“绿色诱惑”。
在这赏心怡神的生态环境里,6月27日,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拉开帷幕。
论坛举办前夕,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殷殷希望: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生态文明托举贵州跨越发展的新平台,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期望。2013年7月,首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鼓励贵州以生态文明作引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殷殷嘱托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依靠多年的生态积累,贵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跨越发展之路——
咬定生态不放松,“靠山吃山”谱新篇
2月25日,春节假期结束上班第一天,在贵安新区川心村,伴随着省区县乡各级干部挥铲种树行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这一天,全省8万余名干部群众义务植树40多万株。
这是贵州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剑指荒山和坡耕地的又一重大举措。
用三年时间,向石漠化发起总攻。到2017年,完成造林绿化任务916万亩,
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林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这是“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
从2月下旬到4月15日,不到两个月,全省完成宜林荒山造林38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54.6万亩。
目标和实际行动,是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精彩呈现。
49%的森林覆盖率,“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天然大氧吧”“绿色大空调”“天然药物宝库”……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因山阻隔,养在深闺;因山而贵,储存了巨大的“绿色财富”。
如何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贵州在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两加一推”中,探索出了“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宝贵经验:“以经济开发促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通过发展山地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畜牧业等产业,绿水青山不断变成群众存本取息的“绿色银行”。
咬定生态不放松,化绿为“金”,贵州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为目标,从2009年开始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开始,到2013年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至今,不断拓展全球视野,谋划和落实自我发展之路。
2013年,全省“5个一百工程”实施,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100个旅游景区探路绿色发展,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在此基础上,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响亮地提出“五大新兴产业”,其中大健康医药产业、山地农业、生态旅游业与山关联。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舞动“产业链”,成为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的重要路径。
依托品种全国第二的中药材资源,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一年时间,全省上百个大健康医药产业开工,一座座医药产业园拔地而起,标准化种植基地遍布全省。
依托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发展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湄潭翠芽、都匀毛尖、“乌蒙山宝·毕节珍好”一批特产形成品牌,生态畜牧业、辣椒、马铃薯等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
依托生态气候、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交通、资源保护开发、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产业体系,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一处处旅游景区游人如织,宾馆和餐饮业生意火爆。
扛起生态文明的旗帜,贵州绿色产业频传佳音,奔小康信心满满: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以上。
依托生态“赶与转”,描绘城乡新画卷
从遵毕高速公路普底站下匝道,进入百里杜鹃花海文化城。
553幢别墅民居错落有致摆布,生态广场、大型停车场和幼儿园配套建设,成为花海文化城时下最耀眼的风景。
这是政府投资2.1亿元修建的生态移民安置点,一期工程171幢于去年底完工交付使用,已有80%的搬迁户入驻,上百户人家在杜鹃花节期间,开旅店、搞餐饮,尝到旅游服务的甜头。
据统计,2012年5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目前已累计投入百亿元,搬迁安置17.2万人。
开展生态移民,是贵州决战贫困、攻克小康路上“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山更清、水更绿、百姓更富,贵州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位一体”为抓手,在宽广的发展平台上既“赶”又“转”,统筹城乡新发展。
新型工业化,以“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为纲领,杜绝污染企业进入,设立“绿色门槛”;抢先出招,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农民家门口就业。
新型城镇化,实施产城互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依托公路、风景区,建特色村寨,把美丽乡村作为城市“后花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统筹城乡谱新篇,产城互动促发展。
从山东引进织金县工业园区的东伟服装厂,两年来生产价值超过10亿元的牛仔系列服装,解决就业1万多人。
大方县经济开发区,上海雪榕集团去年底入驻生产食用菌,目前已经解决1000多农民工就业,规模正在扩大。
统筹城乡谱新篇,乡村成了“后花园”。
以富、学、乐、美为主题,生态广场、危房改造、民居亮化、通村公路油化、连户路硬化、环境卫生整治在广大农村齐头并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教育、卫生、低保等民生事业同步进行,美丽乡村与城镇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生态就是“金饭碗”,放眼全球路更宽
杨花飘落时节,南方地区开始进入烈日炙烤的夏季。“公园省”贵州,处处山青水秀,气候清凉。一处处田园美景、民族风情,让你找回乡愁,乐不思归。
昨天,贵州万重山,自古黔道难。有夜郎之称的贵州,因山阻水隔,锁在深闺,外人生畏,愁肠百结。
如今,立体交通形成网络,四通八达。4000公里高速公路网状分布,深入各县连通周边省市。贵广高铁、沪昆高铁通江达海,成贵高铁、渝黔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如火如荼。9市州机场“干支互补”,飞向全国和世界。
与交通共舞,大数据产业朝阳东升。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率先开放省级政府数据,建起第一个省级数据资源整合交换平台,创建国家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打造大数据领域第一商业模式大赛,让信息为贵州插上腾飞翅膀,把多彩贵州推向世界。
打开山门,撩去面纱,贵州正以滴水穿石、敢为人先的干劲精准发力,把世界请进来,把自己送出去。
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携手全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增强了贵州发展自信,提升了贵州世界形象,为贵州拥抱世界、世界认识贵州搭建了新平台,上升到新高度。
贵州之贵,在于山贵。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贵州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后发赶超靠山。
“未来几年将是非常有意思的几年,因为全世界都希望看到中国在此方面的行动。”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感言。
伴随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持续举办,贵州正冲破山的枷锁,搭建与世界共享资源的平台,秀美山川正在变成4000多万各族群众的“金饭碗”。(刘莹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