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沉下身子真心实意帮扶

13.05.2015  19:18

沉下身子真心实意帮扶

——钟山区中箐村驻村工作组长周伟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3日电  从2013年2月到现在,周伟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乡中箐村驻村已有3个年头了。在驻村工作中,他积极探索新思路,紧密结合精准扶贫机制,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重点帮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周伟已走访群众2300人次,收集梳理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困难50个,发放便民联系卡600多张,积极为村民致富找出路,出点子40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

     积极协调项目致民富

    中箐村位于双戛乡西北部,有7个村民组,总人口2867人。自驻村以来,周伟按照同步小康驻村“一宣四帮”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走访民情,体察民意,了解群众所期所盼。

    在走访过程中,周伟了解到中箐村虽然植被良好,但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吃水难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周伟结合中箐村实际,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他写出了《钟山区中坡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周伟认为,通过项目的建设,不但能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还能帮助村民致富。报告写好后,他迅速递交给钟山区相关部门。

    在周伟的积极争取下,从2013年6月17日开始,钟山区相关部门就对中坡水库进行钻探和测量,2013年9月完成了初步设计。

    “该水库可带动100人就业,让20户村民致富,预计在今年7月动工。”周伟说,该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达107万立方米,可解决中箐村灌溉面积3960亩,可解决3251人、大牲畜1626头及小牲畜3251头的人畜饮水问题,并可每年提供工业用水量31万立方米。

    在工作中,周伟还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海坪——天生湖——菲菜坪”彝族文化走廊“编写了《贵州省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和《钟山区双戛乡中箐村彝族风情园实施方案》。目前,中箐村一组(天生湖移民搬迁点)已完成65户房屋的立面改造,建成1个文化小广场,安装100余盏太阳能路灯。“规划总投资300余万元的彝族风情园,现已投入资金150万元,剩余的资金再向相关部门协调。”周伟说。

     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就是要扎根农村,全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周伟称。

    中箐村一组残疾人沈吉才老人,今年已78岁,但由于多方原因未办理残疾证,办残疾证一直成了他的一个愿望。周伟在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为沈吉才的“圆梦”。今年4月8日,周伟考虑到沈吉才腿脚不便,无法到区残联进行办理。于是,周伟将沈吉才办理残疾证的相关资料收集好后,及时与钟山区残联相关办证人员取得联系,并将为沈吉才准备好的相关办证资料送到区残联进行办理。

    前后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沈吉才的残疾证成功办理下来。随后,周伟又将此残疾证亲自送到沈吉才家中。当沈吉才拿到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残疾证时,他高兴得热泪盈眶。

    今年4月16日,中箐村四组的一些村民,到村委办公室反映一项目施工造成十几户居民饮用水水源受到影响的问题,正在办公室工作的周伟在得知该情况后,一边安抚村民们的情绪,一边带上驻村工作队员,与该项目负责人协调后,此事得以解决。

    就这样,周伟为村民办了一件又件好事、实事。

     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

    针对群众反映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周伟主动深入到矛盾纠纷比较集中、比较突出的地方,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努力化解不留隐患,尽量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对于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和历史遗留问题,他就积极提请上级部门协调解决,尽可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周伟说,在中箐村主要的矛盾纠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在征地搬迁、林地产权争夺、农村老人赡养等方面产生的民事纠纷;二是排查和调处项目施工单位与周边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通过走访慰问拆迁户、宣传法律法规、宣讲传统美德的形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查找矛盾纠纷症结,做到早知道、早反映、早处理。这样既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开发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

    周伟说,在驻村过程中,调解矛盾纠纷,构建社会和谐是驻村的大事之一。有时,在调解矛盾纠纷时,哪怕再受委屈,也要把事情解决好、处理好。作为一名合格的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就要心胸宽广,不能斤斤计较,凡事要以大局为重……3年来,周伟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

    对于周伟的驻村工作,中箐村一组村民陈昌群总是竖起大拇指。她说:“周伟是组织派下来的优秀干部,从他身上,体现出一种助人为乐、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在中箐村,很多村民都表示,有了周伟的帮助,中箐村村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胡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