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清明节祭扫新风尚 由"黑白灰"渐变"彩色调"

01.04.2015  21:07

东北网4月1日讯(记者 包海多)清明将至,连日来,冰城各大墓区迎来大批祭扫群众,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市民放弃了传统的烧纸祭祀,清明节祭扫已从以前的“黑白灰”渐变成“彩色调”。

市民携鲜花祭扫亲人。 东北网记者 包海多 摄

我们送您黄丝带

清明祭扫,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放鞭炮、烧纸钱等不文明习俗却成为其间最不和谐的风景。今年清明,哈尔滨市殡葬管理部门首次倡导黄丝带行动这个全新的文明祭祀方式,将文明祭扫的观念植入群众心里。目前已经向市民发放黄丝带近万条。记者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祭扫市民加入到该行动中来,选择系一条黄丝带捎去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月1日上午,记者在哈平路殡仪馆、向阳山革命公墓、皇山公墓等集中祭扫场所的几个发放点看到,工作人员一边向祭扫市民递上黄丝带,一边不忘向他们宣传文明祭扫知识。另外,记者发现,还有不少市民主动上前索要黄丝带。“低碳环保,比烧纸安全多了,也很有意义。”向阳山革命公墓、皇山公墓里,很多祭扫的市民把黄丝带系在翠柏上、墓碑间,一条条黄丝带在风中起舞。市民吴女士放下怀抱的鲜花,看着系在树上的黄丝带,动情地说:“黄丝带系着我们的思念和祝福,爷爷一定会喜欢。

据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祭祀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尽管近几年献花、音乐、卡片、网祭等新型无烟祭祀方式也渐渐流行起来,但传统观念和习俗依旧很难彻底改变,不少人仍然固守点香烛、烧黄纸的传统祭扫方式,不仅影响环境,也给交通和安全带来隐患。

早在3月初,我们就开始准备‘黄丝带行动’了。”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党委书记徐广梅介绍,在今年的“黄丝带行动”中,我们一共设立了5个免费发放点,备下了足量的黄丝带。而随着文明礼仪日渐深入人心,黄丝带行动也将逐年常态化。“大家开始有这样的意识,很多人主动过来领取。黄丝带行动正将文明祭扫的种子播撒向越来越多人,释放出越来越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并逐渐成为文明哈尔滨文化的一个符号。

文明祭扫的黄丝带收到市民追捧。东北网记者 包海多 摄

鲜花祭扫成主流

1日上午10时,记者在皇山公墓看到,虽然很多市民仍然带着老式的冥纸等祭奠品前来祭扫,但是怀抱鲜花、手提花篮前来祭祀的市民也不在少数。

买鲜花祭奠已故的亲人,既环保又时尚,已慢慢被人们接受,这几天前来买花的人特别多。”在皇山公墓接待大厅的鲜花柜台里,卖花的工作人员一边忙碌着接待买花的顾客,一边忙碌着编扎花样翻新的花束花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清明,鲜花卖了不少,早些日子他们就联系了种类丰富多样的花源,销量不错,好于去年。以往市民多是购买白菊、黄菊,今年新增加的绿色小雏菊非常受欢迎,花期可长达半个月至20天,另外粉色雏菊、扶郎(非洲菊)也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现在祭祀用的鲜花已不局限于菊花,像红色玫瑰、紫色勿忘我、红色康乃馨都卖得不错。

怀抱两束鲜花前来祭扫的张女士说,清明祭扫是表达对故人的哀思,不提倡铺张浪费,烧香烧纸会破坏墓区的环境,也容易造成火灾隐患,选择文明的祭祀方式,一束鲜花也能表达对故人的哀思。

在墓区,市民刘女士将一捧红色康乃馨摆放在母亲墓碑前,跟逝去的老人说说话,抒发一下心中的思念之情。“鲜花祭祀环保又安全。比起烧祭品后的一片狼藉,我们如今更喜欢鲜花祭祀了。康乃馨足以表达我对母亲的想念。”刘女士说。

皇山公墓主任李赞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近两年的清明节期间,拿着鲜花来祭扫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市民对文明祭祀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