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机关党委书记唐显良到帮扶村开展脱贫攻坚“冬季充电”讲习

21.12.2018  20:22

 

12月19日,省社科院党委常委、机关党委书记唐显良到兴义市敬南镇菜子湾村开展脱贫攻坚“冬季充电”讲习活动。院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德庆,院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兴义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登利以及驻村工作队队员、蚕桑企业家、敬南镇驻菜子湾村包村干部、菜子湾村支两委以及村民代表等20多人参加讲习活动。

唐显良在讲习中阐述产业革命的根本目的和深远意义,围绕“五步工作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等主要内容,对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唐显良指出,省委孙志刚书记强调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这个动员令对于尚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期的贵州而言十分重要,对于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而言意义更是重大。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全省上下正在打一场以“通村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四场硬仗”,每一场硬仗都很不容易,但最难的还是产业扶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没有超常规举措很难实现。可以说,没有产业发展就难以稳定脱贫,也难以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时不我待,采取革命性的办法推动包括菜子湾村在内的农村产业发展。

唐显良指出,产业革命需要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把玉米等低效传统产品调下来,把附加值高的山地绿色优质产品调上去。贵州被誉为“国家东桑西移后期工程的最佳承接地”,蚕桑产业是最适合贵州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产业之一,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价格相对稳定和收益丰厚等特点。当前我国蚕桑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需求旺盛、产能不足的特征,这为贵州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根据省社科院专家初步测算,保守估计未来我国蚕茧面临38.9万吨的市场缺口,全国需要增加种植桑树面积749.63万亩。贵州桑蚕产业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东桑西移”的时代背景下,未来贵州桑园种植面积空间可以达到200万-300万亩。可以说,将蚕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是符合贵州农村实际的。

唐显良进一步指出,一是蚕桑产业是贵州打赢产业扶贫硬仗的重要“增长点”。贵州具备发展蚕桑产业的气候、土地、劳动力等优势,“家有3亩桑、脱贫致富奔小康”,基于调研和比较发现,发展蚕桑业贵州实现早日脱贫和稳定脱贫的内在需要。二是蚕桑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蚕桑相比食用菌、药材等其他特色产业,其对土地要求更低,能适应贵州的山地、坡地等喀斯特地貌,加之亩桑经济效益高达6000元以上,是替代玉米种植的理想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可靠产业之一。三是蚕桑产业是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爆发点”。蚕桑专家反复考察后,认为贵州“是养蚕最干净、即污染很少的地方”,也是“最适合养蚕的地方”。浙江、广西等地蚕桑产业客商在贵州反复考察,投资蚕桑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有利于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唐显良认为,菜子湾种桑养蚕是明智的产业选择,也是符合村情实际的。省社科院将对产业的发展给予关注;并叮嘱驻村第一书记要继续跟进好、服务好产业的发展,确保产业开花结果。最后,唐显良指出如何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连接机制,也是菜子湾村下一步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讲习活动在种桑现场进行,气氛热烈,反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