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算“升级”账 贵州大踏步
喜算“升级”账 贵州大踏步
天翻地覆慨而慷。
今天的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全省实现发展速度升级,脱贫攻坚升级,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升级,生活水平升级,治理效能升级,苦干实干升级,可以说是“中国之治”“中国奇迹”的贵州缩影。
数据之言,最有力度。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透过一组组数据的分析比较,我们能深刻感受贵州发展的“高光时刻”。
发展速度升级:奋力实现后发赶超
中国在快速发展,兄弟省份在奋力奔跑,原本就相对落后的贵州,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更快!必须比别人跑得快!必须跑出加速度!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贵州连续35个季度位居全国增速前三名,九年来全省经济总量净增10000多亿元。
2018年达到1.48万亿元,比十年前增长约3.2倍,GDP占全国比重由2010年的1.13%提高到1.61%。有媒体统计发现,贵州是这十年间全国增长“冠军”,也是唯一增长3倍以上的省份。
贵州人均GDP1978年只有71美元,2000年依然不到300美元,相当于世界最穷国家水平。预计2020年末,有望突破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既要快,又要好;既要赶,又要转。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传统经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去高能耗,去高污染,绿色含量越来越大。“十二五”时期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4%,“十三五”还将在这一基础上下降1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时期全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080万吨,提前两年超额(1450万吨)超范围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实现全方位、革命性的转变,深刻影响着贵州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2018年,贵州第一产业增加值2159.54亿元,比2010年增长3.4倍,增速6.9%,为近5年来最快。2019年,贵州农业增加值预计增长6%左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创新活力充分涌流。从专利数据来看,2018年全年专利申请42024件,是2010年4336件的近10倍;授权专利19456件,是2010年3064件的6倍多。
大数据产业无中生有,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作为全球最大数据中心之一,产业发展指数仅次于北京和广东,第一次和全世界同步起跑。大数据企业8900多家,云集甲骨文、谷歌、微软、腾讯、苹果、阿里巴巴、华为等世界巨头,预计到2025年相关产值突破万亿元。
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慢”这个主要矛盾,贵州省委在擘画“十二五”规划纲要时就已经明确指出这一点,提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目标。
贵州奋力后发赶超,实现了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西部平均水平的目标。
脱贫攻坚升级:创造减贫史上的“贵州奇迹”
毫无疑问,贵州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最壮观瑰丽的奇迹之一。
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职教扶贫、消费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等创造了一项项值得借鉴的反贫困经验,“摘帽不摘政策”、贫困县考核机制、金融扶贫机制、定点帮扶等一项项制度性扶贫让黔中大地4000万各族同胞沐浴制度的温暖阳光。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四年来移民188万余人,堪比五个冰岛全国人口。搬迁,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人挪活,地休养;搬迁,是为了消除贫困,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到150万人。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完成这一波澜壮阔的大迁徙,竟然只用了四年。
2011年底贵州有贫困人口1149万人,贫困发生率33.4%。彼时,贫困人口比例达30%以上且绝对数上千万的省份,全国只有贵州一个。十年减贫1100多万人口,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内,贵州减贫规模超过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人口。
收入,最能直观说明贵州如何撕掉贫困标签。2018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到31592元和9716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2.23倍和2.8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令人欣喜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居民。同一时期,贵州农民收入从全国平均水平的58.66%迅速提升到74.36%,极大地缩短了差距。2019年再创新高,首次突破万元。
从储蓄来看,贵州人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全省存款7363亿元,2018年猛增至26473.34亿元,八年来净增近20000亿元。
无怪乎,2018年时任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到贵州考察后高度称赞,贵州是他见过的最令人鼓舞的脱贫范例之一,贵州在努力消除贫困的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基础设施升级:着力打破发展制约瓶颈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指出,交通、能源、通信是影响工业革命的三大关键因素。的确,数千年来,落后的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成为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
如今,“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念好“通字诀”,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硬化路,成功打破交通孤岛的状态。
截至2019年末,贵州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004公里,总里程跃升至全国第4位、西部第2位,综合密度全国第一。十年来贵州在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排名中提升了20位。
比照各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排名,贵州以一省之力,已经仅次于排名第八的日本,超过墨西哥、沙特,更超过十强之外的英国、韩国等国家。
贵州高速公路密度超过日本,和韩国相当。从投入力度来说,韩国高速公路建设五年计划(2016-2020年)总投资合人民币1680亿元,而贵州近十年年均投入千亿元。
贵州高速公路建设一再提速,跑出加速度。2010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507公里,到2013年突破3000公里,2015年突破5000公里,2019年再突破7000公里,平均每年通车里程611公里,是众多发达国家的好几倍甚至10余倍。
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开通。自2014年以来,贵州连续六年,年年有高铁开通,依次为贵广高铁、贵长高铁、贵昆高铁、贵渝高铁、铜玉高铁和成贵高铁。至此,贵州在原有铁路网基础上再度形成高铁路网,贵阳在西南铁路枢纽的中心地位也再度得到巩固和升级。
2019年,贵阳龙洞堡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190万人次,是2010年吞吐量的三倍多,在国内机场吞吐量排名中提升6位。
“欲治天下者,必先治水。”从关中平原到成都平原再到繁华江南,中国经济中心一再迁移,水利可谓决定性因素。十年来贵州水利建设,正是贵州另一项历史性重大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2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10年末水利总投资的3.1倍;“十三五”期间,将再投资1500多亿元,至2020年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
“十二五”期间解决了1301万农村居民和19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全省年供水能力将从2010年的92亿立方米提高到150亿立方米。
在2019年中国互联网应用指数排名中贵州名列第八,互联网出省带宽突破10000Gbps,全省通信光缆超过100万公里,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已开展5G应用试点并且计划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
通过实施高速公路大会战、水利大会战、信息基础设施大会战以及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等系列举措,贵州人民奋力打破基础设施的瓶颈。
这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是千年来前所未有的转折点,内外部条件的空前改善将为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公共服务升级:既补短板又发力赶超
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直是民生建设的一大重点。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贵州同样在后发赶超。
教育一直是贵州的短板,而高中和高教,又是短板中的短板。十年来,贵州在努力快速弥补短板。进步多大?先看数据。
2010年,高中毛入学率55%;普通高等学校47所,在校生32万多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
2018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普通高等学校72所,在校生近69万人。预计,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也就是说,十年来贵州高中毛入学率大幅提升30多个百分点;高校已新增25所,高教毛入学率即将翻一番。2010年,贵州高中毛入学率只相当于全国六成水平,如今已经基本持平。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本世纪的前十五个年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提高到31.2%,比日本、韩国实现相同目标至少快了十年,而美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从5%提高到15%则用了30年。
贵州教育也为后发赶超做了一个最佳注脚。2007年,全省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同时,又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创造比全国更比日本、韩国更快的速度。
贵州经济发展有劳动力优势,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贵州0-14岁人口比例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这将为经济发展储备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又将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人才红利。
“万马如龙出贵州。”未来十年,贵州将成为极少数同时享有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省份之一。
医疗也一度是贵州公共服务另一大短板。短板,就意味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以病床数量来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2010年仅2.73张,“十二五”期间上升为5.57张;到2020年,床位数将增加到6张,基本追上全国平均水平。
2017年,将远程医疗服务延伸到全省1543个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实现“乡乡通”;同时,出台推进医疗联合体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服务衔接等纽带进行合作。
一方面,医院和病床数量实现了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医疗水平和诊疗手段也实现升级。从“看病难”到“真方便”,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生活水平升级:民生“三感”不断增强
自2010年至今,是贵州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加速增强的时期。
贵州人长高了。2014年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相比2000年,男性平均长高1.6厘米,女性平均长高1.3厘米。
从吃的方面来看,肉类一直和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差距在禽蛋和水产品类。根据统计公报,十年来贵州蛋类增加一倍,水产品增加三倍。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食物支出的指标,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首次降至50%以下,2012年首次降至40%以下;相比之下,贵州2009年降至50%以下,2015年降至39.8%。实现相同的目标,贵州农民只用了全国一半的时间。
从住的方面来看,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均为27平方米多;到2018年,城镇居民增加到38平方米,农村居民增加到35平方米。换句话说,不到十年,城市三口之家等于从80平方米的两居室搬进了110平方米的三居室,农村四口之家等于从100平方米的小三居搬进140平方米的大三居。
十年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330万套,占全国八分之一。这项工程惠及1200多万农民,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从行的方面来看,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从2010年5.96辆增加到2018年末的39.88辆,增长了近7倍。
从通讯方面来看,2018年末移动电话4248.90万户,比2010年翻一番有余,人均手机超过一台。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的需求在升级,贵州的供给在升级,全体贵州干部群众一直在拼搏奋进。
治理效能升级:为全国贡献一系列贵州经验
贵州推进现代化治理制度建设,勇于探索,不辱试点使命。改革不停步,一项项重大举措持续推出,持续深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很好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丰富实践成果。
三年来,贵州从省情出发探索“六个坚持”的做法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文章”,又马不停蹄探索“五个体系”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过河需要“桥”和“船”,科学的方法就是贵州工作的“桥”和“船”。贵州总结提炼了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的“五步工作法”,这是贵州的又一个创造。
贵州大地掀起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动脱贫攻坚战,奋力开辟新致富路。在这场包含思想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工作作风革命的“三场革命”中,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等“八要素”成为我省农村产业革命的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彰显省委、省政府善于把握发展大局大势大事的科学判断能力和敢于担当、排难奋进的科学决策水平,检验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谋发展、惠民生的能力和水平,解决了长期以来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变了农村自然经济发展的原始惯性,推动农村经济加入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转变了传统的粗放经营,促使农业迈向了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能源工业是贵州支柱产业,对全省发展大局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支撑保障作用。2016年以来,通过研究煤-电-网-用利益链接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打造电量充足供应、电价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发供电量连续3年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预计全省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
2014年,贵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之一,创造了一系列贵州经验。员额制使全省法官压缩一半,“以案定补”的绩效薪酬制向一线法官倾斜,真正落实“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以20%法官快审80%简易程序案件,集中80%法官审理20%普通程序案件,实现司法质量和效率双保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法院率先运用大数据思维、借力大数据工具,为办案提供司法大数据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全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三证合一、一照一码”,2016年“五证合一、一照一码”,2017年“十八证合一”,2018年“三十四证合一”,改革接二连三,不断深化。
2016年,贵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三个省份之一,担负起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经验的重任。
率先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及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开展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探索,全省环境资源司法机构达108个实现全覆盖。
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工作,率先在全国实行全域取消网箱养鱼,率先在全国出台生态扶贫专项政策等,积极探索生态补偿、跨界河流联合执法等。
六盘水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这项改革经验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三变”改革试点将覆盖到全省60%的行政村和100%的贫困村。
贵安新区行政审批改革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集中行政许可达95%,是全国最彻底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开展投资项目审批40天全流程试点改革提速85%以上。
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嘱托,“铁腕治污,不欠新账”,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苦干实干升级:凝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无论哪一个时代,越是艰苦卓绝地奋斗,越会迸发坚强的意志,锤炼出精神的钢火。
红军转战贵州的长征途中,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党的地下组织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伟大的转折,播撒了红色的火种,留下了超越时空的宝贵精神财富。
火热的“三线建设”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贵州儿女的行列,扎根大山、毕生奉献,青丝化白雪,血汗写艰辛,为贵州初步建起了较先进的工业体系,铸就了宝贵的“三线建设”精神。
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贵州人砥砺探索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顶云精神,孕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安顺试验区精神,催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巧干”的大关精神,形成了“牢记宗旨、一心为民,众志成城、克难攻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患难相助、和衷共济”的抗雪凝精神……这些精神挺起了贵州人的脊梁,凝聚成不断激励全省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
迈进新时代,贵州儿女战胜恶劣环境的坚毅品格、拔掉穷根的志气决心、自力更生的担当作为,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称赞,升华凝炼成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干部更要先干一步。正如瑞士联邦主席于利·毛雷尔访问贵州时感慨:“在贵州,我看到的都是想有所作为的眼神,你们都愿意实现成就,毫无疑问这是贵州最大的资本。”
在大踏步奔向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今天,贵州最精锐的干部沉到了脱贫攻坚火热的战场上。有的地方明确要求,机关只能留三分之一的人值班,其他人全部在一线帮扶。
没有什么财富比精神还要宝贵、还要长远。越是困难,越需要有斗志;越是艰苦,越需要有韧劲;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精神支撑。
贵州的艰苦奋斗实践证明,继续书写好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实现历史新跨越,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需要持续加速的“拉力赛”,是一场场硬碰硬的攻坚战,根本要靠千千万万党组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新时代贵州精神,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根本要靠千千万万党员从新时代贵州精神中汲取能量,以身作则、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今天的贵州,醒了!今天的贵州,亮了!今天的贵州,追上来了!
今天的贵州,不再闭塞,交通朝发夕至,大数据瞬息抵达,天眼叩问太空秘密。今天的贵州,不再垫底,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今天的贵州,奋力撕掉贫困标签,为“两个百年”不懈奋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昔日“天末之地”的贵州,一定能奔向新时代,奔向新高地,奔向全世界。(记者 肖郎平)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