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明副省长在全省“新两基”暨四项教育突破工程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20.11.2015  17:42
(2015年11月17 日)    陈 鸣 明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部署,总结交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以下简称“新两基”)暨四项教育突破工程的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推进全省“新两基”及教育工程建设步伐,推动教育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是推动贵州跨越发展的关键,把教育作为决定贵州未来发展和扎实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近五年来,大家应该能深切感受到省委、省政府抓教育的工作力度。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育、希望在教育。昨天一天和今天早上,大家参观了凤冈县、湄潭县、绥阳县的部分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以及新蒲新区大学城。刚才,凤友同志就推进“新两基”暨四项教育突破工程作了具体安排部署,遵义市、凤冈县、丹寨县、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和贵州大学作了经验交流,讲得都很好。下面,我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教育发展质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新蓝图、新愿景,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最关键时期,是扶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也就是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学习中央和省委全会的精神中可以判断,“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显,教育工作将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落实,都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的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的目标要求,才能确保我省迈进创新型社会和人才强省行列,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全会作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法治建设为重要保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推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方向,全面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需求,在服务中体现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二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筑牢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三要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要大力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二)全面促进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公平应当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要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但从我省实际情况看,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老百姓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满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不断加大推进教育公平的力度。一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着力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受到良好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二要实现更高水平普及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力度。办好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保障能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群众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强化各级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主体责任,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留守儿童同等接受良好教育。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三)全面优化教育结构。优化教育结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保障,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类型、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我省教育结构还有优化的空间。一要着力建设有贵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按照去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各高等和中等院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适应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培育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标准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五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形成对接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体系。我们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同时,我省高校在“十三五”要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力争使若干高校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内一流水平。三要吸引社会资本兴办教育。“十三五”时期要继续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教育领域,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教育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扩大优质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联度高,可以说是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不行,必须要有所作为。今年年初,《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是国家层面备案的第二家省级方案;8月初,教育部与省政府签署《深化贵州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全省各地各相关部门和各类学校都要以更加突出的能力水平抓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抓改革,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树立强烈的改革主体意识,不等不靠,从本地区改起、从本部门改起、从本学校改起,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一要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二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完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后天,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作全面部署,我省要认真抓好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三要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引导社会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和改革,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全省教育系统要把依法治教,把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方式落实到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全过程。一要依法行政。省教育厅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把该管的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好、该协调的协调好。二要依法办学。要大力提升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服务支撑引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战略,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依法办学。抓紧推进高校的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各高校要抓紧制定章程,也要根据章程梳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尽早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三要加强法治教育。要把法治教育作为一种全程性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育中。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大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进教材工作。      二、推动教育协调发展      抓好下一代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明确要求。实施好教育“9+3”计划和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力争在全省基本普及15年教育,用“两个五年”时间把贵州教育搞上去,各项主要指标尽快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我省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我省教育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当前,要紧紧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一主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科学分析、系统推进,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一)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普及十五年教育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学前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作为当前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任务,积极推进、狠抓落实,在“实”字上下真功夫、花细功夫,切实抓实抓好。一要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体“入园难”问题。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以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着重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的比重,争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重点在人口集中的村寨利用闲置小学校舍改建村级幼儿园,大力发展山村幼儿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实现乡村都有公办幼儿园。二要大幅度提高公办幼儿园“广覆盖、保基本”的能力。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要集中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在人口分散地区提供公益性学前教育服务,逐步做到“广覆盖、保基本”。三要坚持科学保教理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和质量监管,促进各类幼儿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全面改薄”的历史机遇,落实政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统筹部署、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一要提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要以县(市、区、特区)为单位,把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均衡发展上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构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要促均衡。各地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硬件差距。在县域内扩大教师交流范围,落实鼓励优秀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缩小师资差距,要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托管和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带动薄弱学校建设,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三要抓督导。今年,省政府对26个县(市、区)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国家教育督导委12月下旬将对云岩等1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督查认定,明年有39个县(市、区、特区)要接受省政府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评估验收,19个县(市、区)要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查认定。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按照国家要求,认真指导各地开展督导评估情况,科学、严格、有序开展评估认定工作。      (三)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脱贫步伐、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坚持统筹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要运用综合改革的思路与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破除制约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逐步形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二要认真抓好特色高中改革项目。特色高中改革项目重在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内涵建设、重在特色创建过程。各地要具体规划和实施,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提供经费、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三要切实推进综合高中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强普教与职教间的相互融通,在总结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基础上,探索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新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高中。      (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继续按照抓职业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长远、抓当前的理念,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和“四化”同步的重要举措来抓。一要强基础。全力推进中职学校“百校大战”建设收官工作,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力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优化职教空间布局,形成核心带动、中心辐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格局。二要抓提升。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紧密结合“五张名片”、“五大新兴产业”来调整设置学科专业,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紧扣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三要促改革。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出台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十四项主要任务。相关高校要抢抓机遇,省教育厅要做好统筹谋划、加强指导。      (五)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取了一定成绩,但要看到现阶段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建设债务繁重,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能力还不强,整体水平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一要全力支持高校改革发展。要强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统筹好建设、管理和改革工作,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高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切实推动高校实施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力支持高校开放办学,加快推动省外高校合作办学,用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高校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等活动,以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二要全力提高高校办学水平。要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要求,支持高校立足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理念、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建立完善高校分类分层资源配置和财政拨款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方式。注重办学理念的开放性,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性,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注重校园管理的人文性,厚植校园文化,担负起引领社会风尚的重大使命。三要全力支持省属高校化解债务。支持高校化解债务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解决“心头之患”,让高校轻装上阵、加快发展。省相关部门要抓紧推进,根据省政府支持省属高校化债的相关精神,锁定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合理分担债务,并与高校经费预算改革相结合,缓解省属高校、职业院校还款压力。各相关高校要严控新增不合理教育债务,合理规划学校建设规模和水平,严格规划的刚性约束,优化学校建设方案,科学统筹重点教育发展项目。各地各相关部门和高校要利用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等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三、增强教育发展合力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更加关心、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执行力、落实力,认真落实到位,不打折扣,不做表面文章。要坚持树立穷省办大教育、穷省办好大教育的信心,赶前赶早、自加压力、加大投入、补足欠账、夯实基础,切实增强教育事业发展合力。      (一)努力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来抓,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要进一步改进教育宣传、改善舆论环境、合理引导预期,新闻媒体要多宣传教育领域的先进典型,多为教育鼓劲加油;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加大自身宣传力度,共同放大正面声音,增加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二要加强经费保障。教育投入是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值得,对教育投入不能只算眼前账,而是要算大账、活账、长远账。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核定的财政教育支出目标任务,完善并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三要加强沟通协调。要进一步完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使之沟通协调顺畅有序,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勇挑重担、主动作为,要主动协调财政、发改、人社、编办等有关部门协同工作,还要积极配合公安、综治、交通、消防等部门维护学校及校园周边安全稳定。      (二)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引导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一要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教育经费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切实保障教师培养培训、工资待遇所需,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教师培养提升工作。二要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边远、民族及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优化调整的需求,继续大力补充中职师资,做到“多招实聘”,实施“千名中职校长”培训活动,实行企业厂长经理、中职学校校长互相挂职锻炼机制。三要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加大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加快造就规模宏大的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引导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认真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各地各校要组织力量,科学谋划、抓紧编制好本地本校教育“十三五”规划,深度融入“五个发展”战略理念。要统筹安排好2015年年底各项工作,抓紧谋划2016年的工作,确保“十三五”起好头、开好局。一要准确把握规划定位。各地在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提出对策措施和实施办法。要突出科学理念着力提升规划层次,突出务实理念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突出管用理念明确规划着力重点,突出开放理念促进社会广泛参与,让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人民期待。二要努力提高编制水平。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谋划编制好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规划编制要注重深化教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本区域内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发展。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发改部门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机构、人员及责任,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必要的条件保障。省教育厅要注意搞好统筹兼顾。      (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各地各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把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要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全省教育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校园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学校安全,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二要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各地各校要做好各类安全隐患经常性排查整治,强化底线思维,完善学校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坚决排除校园安全隐患,织密织牢学生安全网,努力为孩子们平安、健康、幸福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三要切实抓好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治理工作。各相关地方和学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倒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尽早完成治理任务。各地必须严格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作为学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职责,要把学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万无一失。      同志们,强力推进“新两基”暨四项教育突破工程,是贯彻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贵州、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紧迫现需要,是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基础教育基本普及、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工作,不断提高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gzsedu_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