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 享受太平
23.11.2015 11:17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11月中旬的一天,天空放晴,喜鹊喳喳,黎平地青侗寨又迎来了大喜事。 国庆刚迎来省城驴友团到来旅游,这天,贵州黎平地青侗寨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地青侗寨正式挂牌成立,将为黎平德顺向世人展示良好的生态提供了平台,地青侗寨旅游业发展指日可待。据悉,该公司是目前黎平10多家旅游开发公司中是唯一以“原生态旅游开发”命名的一家公司。 据了解,该公司今年10月在黎平县成功注册,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公司由地青本寨人发起,有省城等厚重的财团支撑做后盾。公司旅游开发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突出“山地、民风、原生态”主题,本着“保护、开发、传承”的宗旨和淳朴与感动的服务理念,以活动带动体验,培育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运动、科普探险、修学旅行等新业态。公司不搞过度商业化,实行“去旅行社化”的直销模式,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体与广大游客建立直接联系,让游客轻轻松松预定、明明白白消费、放放心心游玩,真实做到游人数量能控制、旅游质量有保障,以树良好口碑、培育长线客人、争取客人回头。 公司将依托黎平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核心景区——德顺太平山景区、平甫中国传统村落、地青侗寨等生态、佛教文化、侗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力争把地青、平甫、平龙和太平山“三寨一山”整体打包,把景点扩成景区,把景区连成线路,建成高品质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公司将以打造世界遗产景区的标准来推广发展本项目。 地青侗寨数全县第二大侗寨,生态全县一流,村落街道全县最长,村民勤劳全县出名,森林覆盖率达84.2%。饮食文化丰富独特,有腌鱼、侗果、小香桔、玉兰片等特产,有春节祭萨、“六月六”斗牛和万人赶集、鱼冻节“千桌盛宴”等独特节日。有红军长征走过的青石板古驿道、有吴勉倒栽的古树传说故事……生产力由耕牛、人力车、马拉车到铁牛、三轮车转变,农民收入由养猪养鸡养鸭、出售农产品为主,向外出打工、在家门口眼镜厂打工、茶园采茶、栽杉种树、技术活赚钱为主。 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湘、桂三省交界处,距县城55公里,于1989年建立,植物垂直分布极为明显,呈竹林――竹阔混交林――阔叶原始林――灌木林――草丛分布,有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物76个科,224个属,521种(含变种),分布有大量的珍稀名贵树种和名贵药材及珍稀野生动物,物种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4.5%。 最高峰宝顶,是相当于约三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地,海拔为1275米,长满高寒酸果和杂草。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隶属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与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形成黔东南一大旅游亮点。该公园于2003年12月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但至今一直未开发,藏在深山人未识。 “旅游兴县”是黎平县委、县政府的三大战略之一。2013年,黎平县投入374万元,硬化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约8公里长的主道公路,景区内供电、供水、通信等设施基本完善,并建有650平方米的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停车场可停放30辆小车、10辆中巴车,可接待游客1000人。 太平山景区有48座庙宇遗址、万亩竹海、三星伴月、四方山原始森林区、有1000多米青石雕成的银盘沟、有千级石板阶梯、有传说动人的石屋等众多景点,是集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健身、科普探险、体验竹海景观和佛教文化遗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体验好去处,是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享受太平的理想场所。 太平山是佛教圣地,肇始于明代初年,兴盛于明代中期,香火最旺时,曾建有四十八座庙宇,名震湘黔桂边地。关于太平山的传说都是有依据的。笔者在一块“功德碑”上看到有这样的记载:“皇清雍正陆年捌月”几个字,即为1728年(距今287年)。目前,太平山尚留有许多碑文,长满厚厚青苔,字迹有的模湖不清,48座寺庙究竟毁于何时,如何被毁,至今仍然是谜,值得大家来考证。 黎平太平山即为中国古代七十二福地之一,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易中天教授的认可。 在此,笔者想起了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湖南科技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潘年英太平山游记中的一句预言:“黔东南最大的旅游王牌乃是黎平的太平山”,太平山的开发指日可待。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23.11.2015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