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 建造绿色家园

06.09.2016  19:38

核心提示

  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张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绿色小镇绿色发展特色提升

  代表专访

  中央把贵州列入全国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标志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因势利导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努力建成一批生态优势明显、生产清洁环保、生活舒适便捷、服务完善高效、氛围开放包容的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

  我省自2012年启动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以来,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出台了全国首部关于绿色小城镇建设和评价的地方标准。四年来,在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引领下,全省小城镇建设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产城互动、镇村联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目前,全省共有136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142个乡镇列入省100个示范小城镇,2个镇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制镇示范试点,8个镇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个镇列入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有力支撑了绿色小镇建设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省小城镇建设将以绿色发展、特色提升为目标,高标准推进我省绿色小城镇建设。以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着力实施“3个1工程”,即以绿色产业为主导重点培育100个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小镇,以绿色发展为目标重点打造100个示范小城镇,以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为平台确保实现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脱贫攻坚。

  绿色发展方面,秉承规划引领理念,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不“摊大饼”、多“蒸小笼”;秉承道法自然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格局,保持城镇形态的自然美,做到小镇“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秉承生态先行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特色提升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用好山、水、林、气等生态资源,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产业做精做特、做强做专;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小镇风貌,加强人文底蕴、文化内涵、建筑风貌研究,使小镇建筑、街区布局、城镇家具、景观风貌彰显贵州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加强文化传承塑造小镇精神,推动文化产业化,提升文化灵魂,塑造独具一格的小镇精神。

   袁家榆(省委农工委书记,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

  让美丽乡村成为幸福生活的家园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生态文明为主题,专题讨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贵州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是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肯定,也是对贵州生态文明未来的期许。“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起源于贵州,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不仅对贵州乃至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自2006年以来,我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10年来,探索出了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特别是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提高。目前,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已有19360个创建点,覆盖10890个村,2.6万个自然村寨,受益群众1800多万人。

  同时,我们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环境治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创新机制,多元投入,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2015年,我们启动了美丽乡村“百村大战”工作,每年在全省打造100个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省级综合示范村,整合资金、汇聚力量,推进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将“盆景”打造成“风景”。2016年,更大力度推进美丽乡村“百村大战”工作,截至7月底,100个省级综合示范村共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0.32亿元,建设项目2256个。

  今后,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色家园。第一,继续推进美丽乡村“百村大战”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城乡一体。第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农民增收潜力,让农业强、群众富。第三,深入推进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乡风文明程度,让农村美。第四,保护传统,留住乡愁,让文化传承。

  孙登峰(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山水贵安”贵在生态贵在绿色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贵安新区正在全力探索,全力向着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建设目标冲刺。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安新区时指出,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总书记要求贵安新区发挥在黔中城市群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使新区既成为经济新高地,又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三年前,贵安新区“白纸一张、白手起家”。三年来,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基本实现了“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的目标。

  城市规划之初,贵安新区就立足保护生态本底,妥善处理山水林田湖与城市的关系,坚持完善功能与绿色宜居相结合,坚持集约高效与安全便利相结合,坚持依法治理与文明共建相结合,为贵安新区建设奠定了绿色的基调。

  贵安新区贵在哪里?贵在生态,贵在绿色。

  在山水城市的建设中,贵安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坚决杜绝“千城一面”“千楼一貌”,不走“摊大饼”老路,多下“蒸小笼”功夫,加快编制完善新区各专项规划和“五位一体”城市风貌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和城市设计全覆盖,传承和转化新区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等“基因”并物化展示,新区焕发现代城市风采。

  城市中心区,高端化的产业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景区化的生态已经成为新区建设的基本元素,建设中的20个特色小镇、100个景点公园、100个风情村寨、100个湖泊水体,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同时,打造出业态、形态、生态、文态融合互动的“大美之城”。

  走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瑞士小镇、东盟小镇、北斗湾、富贵安康小镇、温泉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保持乡村肌理、原汁原味,又合理嫁接现代功能设施,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下一步,新区将按照中央赋予的战略定位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精心谋划、精心打造,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先行示范区。

  索晓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绿色家园建设不仅要立足贵州本土还要放眼世界

  专家解读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记者就贵州绿色家园建设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访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索晓霞。

  问: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对推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有何意义?

  答: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方向性的指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宗旨。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贵州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的构想,明确了建设山水城市、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区的战略布局,在实践层面上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作了方向性的指引。

  第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统筹性的顶层设计,为贵州生态文明实践的有序、高效、整体推进提供了保证,避免了无序、混乱和顾此失彼。

  第三,为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主动参与和持续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动力。抽象地谈生态文明建设,许多人感觉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的提出,让更多的人感觉到,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只有协同发展和共同努力,才能早日实现绿色家园美美与共的美好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的内在动力,实现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问:建设绿色家园,贵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建设绿色家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营造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绿色政绩观、绿色消费观深度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省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自觉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绿色观念应该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时尚,绿色文化应该成为潮流。这就需要我们构建绿色家园的共建机制,包括建立绿色价值观的传播教育机制,绿色生活方式的引导机制,绿色文化的创新机制,绿色家园建设的奖惩机制,绿色家园建设的动态跟踪与监督机制等等。

  其次,贵州的绿色家园建设要放眼世界,但更要立足脚下这片土地,有这片土地的文化个性,有这片土地的地域特色,有这片土地的传统风貌,有这片土地的时代特征。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许多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也有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这些,都是贵州建设绿色家园的坚实基础,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很好的利用。

  第三,贵州的绿色家园建设要勇于创新。要抓住用好我省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运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多年探索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实现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发展、一体发展,实现山水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美美与共。

  杨文学(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核桃寨组回乡创业村民):

  心中的绿色家园富裕红火

  场外连线

  背景

  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有多重要,没有在贵州山区生活过的人,无法想象。

  家住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核桃寨组的杨文学,在贵阳做了10多年“背篼”后,带着13万元血汗钱回家修路。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鸡坡村彻底打通了通往山外的道路。

  如今,杨文学和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创业,不仅要让家乡更美,也要让自己家的小日子过得更红火……

  对话

  记者: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其中一项重要的目标就是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你心目中的绿色家园是什么样的?

  杨文学:村民家家有新房,户户有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买上小汽车,房前屋后处处是青山绿水。

  记者:过去想过这些吗?

  杨文学:以前怎么敢想!鸡坡村是织金县最偏远的村子,过去最大的愿望就是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现在,不仅路修进了村子,农村客运车还开到了家门口,年轻人出门打工,老年人外出赶集、看病,都很方便。

  记者:路修通后,村子有什么新变化?

  杨文学:现在村里到处都在建房子,很多村民打工赚回了钱,修的房子一幢比一幢漂亮。山里山外的路打通了,回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有刺绣的,有养殖的,也有搞种植的。

  记者: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美丽新农村,鸡坡村人有什么想法?

  杨文学:鸡坡村虽然偏僻,但生态环境很好。这里的山泉水清澈甘甜,土质特别适合种植核桃、土豆。过去村里人总是想着怎么走出去,现在全省各地乡村旅游搞得那么红火,大家闲暇聊天的时候也总在讲,其实我们这里也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让外面的人走进鸡坡村。

  记者:鸡坡村发展乡村旅游有什么优势?

  杨文学:鸡坡村自然条件好,外面的游客不但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到甘甜的山泉水,品尝我们特有的黑毛猪肉,核桃、蔬菜,还能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全村几百户人家,全是苗族,与其他地区的苗族不同,全都是歪梳苗,梳妆打扮和歌舞都和其他地方的苗族同胞不同,对外面来的客人应该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