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土地流转信托项目:开阳县或最先实施成功
■核心提示
6月10日下午,在开阳县龙岗镇格林村的1021亩由中信信托流转出租给贵州硒味园的土地上,十多名由村民转变而来的“产业工人”正在冒雨翻土,为接下来的耕作做准备。
“有了中信信托的金融支持,企业解决了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扩产的问题,硒味园计划在年内将有机富硒大米的种植规模由开始承包经营的1021亩扩大至4000余亩。”贵州硒味园董事长张信宏说,目前,贵州硒味园已经完成了3000亩土地选址,将由中信信托出面进行土地流转,出租给贵州硒味园。
“贵州或将成为国内土地流转信托项目最早成功的一单。”张信宏说,贵州硒味园作为一个纯粹的种地企业,今年10月份即可产出国内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中的首批产品——有机富硒大米。而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即可为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进行二次分红。
土地流转面积将扩大至4000多亩
贵州土地流转信托规模的扩增是贵州硒味园、中信信托共同看好有机富硒大米市场的结果。
今年5月19日,贵州硒味园与中信信托签署合作协议,成为中信信托在贵州的首个土地承包经营企业,首期合作开展1021亩土地信托流转试点。贵州硒味园将在这千亩土地上种植有机富硒水稻,中信信托将全力给予贵州硒味园金融支持。
对张信宏而言,中信信托的金融承诺正好满足了他目前最迫切的资金需求。“有机富硒大米在市场上最高一斤卖到200元,去年产的30万斤一到市场便被抢购一空。”张信宏说,自己愁的不是市场,愁的是产品不够。以前因为土地经营权在银行不能抵押贷款,融资难不能进行扩产,现在有了中信信托,扩产计划摆上了日程。
让张信宏兴奋的是,扩产计划一提出便获得了中信信托高层的肯定。经张信宏分析,中信信托业也一直有意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进行扩展,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消费信托与土地流转信托进行对接。一旦贵州硒味园有机富硒大米形成品牌规模效应,他们还可将贵州硒味园产品放在中信信托制定的网络平台上销售。
双方一拍即合。目前,贵州硒味园已经筛选了开阳县毛云乡的3000亩土地由中信信托出面开展流转,随后再出租给贵州硒味园进行富硒大米的种植。预计今年10月份,即可启动这3000亩土地的种植工作。届时,贵州土地流转信托项目将由1021亩扩大至4000余亩;贵州富硒园的有机富硒大米年产量也将由30万斤达到300万斤。
农户两三年后可获二次分红
目前,中信信托已经在安徽、山东等地开展了多个农村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但相关手续一直没有得到审批。有人对国内的土地信托流转产生质疑,担心企业是否会以“下乡投资”为名行“圈地运动”之实,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隐患。那么,随着中信信托在贵州土地流转信托规模的扩大,会否面临相同的质疑?
针对此,张信宏说,在贵州硒味园与中信信托的双方协议中,就明确注明了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等内容,贵州硒味园经营承包的信托流转土地只能用于种植水稻、花生等作物。贵州硒味园最核心的市场价值在于已经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富硒大米,需要在无污染的地区进行种植,流转的信托土地都在偏僻的山区,转变其它商业用途意义不大;贵州硒味园获得了省财政厅、省农委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相关部门将进行动态监管。
“我们是一个纯粹的种地企业。”张信宏说,贵州硒味园今年10月份即可产出国内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中的首批产品——有机富硒大米,再加上因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贵州的土地流转信托,或将成为国内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中最早成功的一单。
“现在有机富硒大米市场均价为50元/斤,因其面对高端市场获利颇丰。今年10月份有机富硒大米上市后,即可为企业实现1500万元的纯利润。”对于未来发展,张信宏信心满满,他说,中信信托当初为参与信托土地流转农户预期的每年每亩2000元的收益年内就可以实现。而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两三年后,企业就可以对农户进行二次分红。本报记者 谢江林
■名词解释
土地流转信托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和保障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由信托中介服务机构接受农民的委托,按照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需求,通过规范的程序将土地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给其他公民或法人进行农业开发经营活动。
这是土地流转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必然需求,也是促进土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