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尚义:让中医造福更多人

07.10.2014  18:24

国医大师”刘尚义:让中医造福更多人

新华社记者李平、李惊亚

    “宁愿我累一点,也要解决病人的痛苦,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尚义说。

    刘尚义1942年出生,是贵州大方县人。他于1961年考入贵阳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在金沙县石场区医院当了四年医生,1972年进入贵阳中医学院,既从医又执教,至今已42年。

    为了学好中医,刘尚义曾师从一名“体制外”的老中医。“当时,我就是站在老中医的身后,看他怎么治病开方子,由于老中医不让记方子,我只能趁着上厕所的时候,写下一些经典的方子,晚上回去之后慢慢研读。”刘尚义说。为了记住老师开的各种方子,他裤兜里随时揣着一个小方本,边走路边背诵。

    “穷医道精髓、献仁术爱心”是刘尚义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从医几十年,他几乎天天都在和患者打交道。即使已古稀高龄,每周一、三、四的上午,刘尚义仍风雨无阻地在贵阳中医一附院国医堂坐诊,并带三、四名徒弟。

    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医院原本对他每次出诊限号50个,但慕名而来的患者人数往往超出限号人数的一两倍。为不耽误病人就诊,刘尚义经常水也顾不上喝,加班加点错过午饭是常事。

    2011年元旦,大雪纷飞,刘尚义正与家人团聚,突然接到电话,一名女病人被担架抬到医院,其子女跪在医院,希望刘尚义救他们母亲一命。

    他听说后,不顾大雪路滑,立即赶到医院。原来,这位患者被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已住院治疗三个多月,没有效果,目前瘫痪在床,下肢已无知觉,在多方治疗无效后,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慕名而来。

    刘尚义一边安慰病患家人:“我一定好好研究,尽力救治”,一边俯身诊查,治疗半月后,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明显改善,肢体能够轻微活动。半年后,患者恢复,自己到诊室复诊,之后再未复发。

    为了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刘尚义尽量少用贵重药物,常用药不超过9味,他开的中药虽价格低廉但药性精准,治疗效果显著。有的病人有时觉得自己病情重,要求下药重一点,刘尚义总是风趣地说:“这叫做四两拨千斤,我们今天开七付,旗(七)开得胜怎么样?”只言片语缓解了病人的情绪,更拉近了和患者的距离。

    “即使得了一些绝症,也不要轻言放弃。西医认为不行了,中医说不定可以试一试。”刘尚义说:“生命是宝贵的,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搏一搏。

    这些年,刘尚义还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医学人才,并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出6名硕士、3名博士、2名博士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皆学有所成,有的成为大学中医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贵州省省管专家。

    对于如何学好中医,刘尚义认为,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之本、中医之源,学习中医首先务必研读经典著作,既要熟读背诵,更要学深学透。对于中医历代各家学说思想,既不轻易否定,也不盲目接受,要将各家之长反复思考揣摩,领悟精髓,用于临床。

    日前,刘尚义被评选为第二届“国医大师”,这是中国政府授予中医药人才的最高荣誉。

    对于“国医大师”这个荣誉称号,刘尚义说,他只是中医界的一名普通代表,这个荣誉属于整个中医界,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一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人,让中医造福更多人。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