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网“满月” 在线公祭与留言逾165万人次
新华网南京8月6日电(记者蒋芳 蔡玉高)自7月6日开通至8月6日的一个月内,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新华网共同筹建的国家公祭网,在线公祭与留言人数超过165万人次。
记者采访了解到,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与留言。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留言公众超过160万人次,海外留言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约4万人次。梳理留言,主要包括祭奠遇难同胞、呼吁勿忘历史、抨击日本右翼、祈求世界和平等内容。
今年2月,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分析,国际惯例、人民呼声、祈望和平、固化史实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重要原因。国家公祭网的推出顺应了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成为“国之祭”与“民之愿”的重要纽带。
“国家公祭网开启了国民在线互动祭奠缅怀死难同胞的先河。”国家公祭网执行副总编朱永磊说,以国之名祭奠死难同胞,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
“国家公祭网跟上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史专家苏智良认为,国家公祭网可看作是国家公祭日的展现方式之一,民众拜祭不受地域限制,方便快捷,在电脑或手机终端,就能遥寄祭奠之情。
朱成山表示,与当前世界反思二战的整体氛围不协调的是,日本当局不断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等方式,破坏战后秩序。国家公祭网在世界范围引发的较大反响,是对日本近期诸多倒行逆施行为的有力震慑。
在接受全球网友网络祭奠的同时,国家公祭网还承担着普及国家公祭相关知识,传递我国和平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朱成山表示,下一步,纪念馆将借助公祭网这一平台,开展相关主题讨论,面向大中小学生及全社会征集祭奠的方案,最后由专家组确定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又能适应当前形势的方式,作为公祭日方案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