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集显示今年将成最热年
中国气象报记者刘钊报道 日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数据研究室利用自主研发的全球陆地均一化气温数据集,对今年1月至10月陆地平均气温进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距平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距平为0.58℃,将创下历史新高。这与世界气象组织(WMO)于11月26日发表的结论(约0.57°C)高度一致。
此前,WMO于11月25日发布报告称,2015年将成为有史以来最热一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距平将达到0.57℃。其研究结论基于今年1月至8月的温度数据,并通过分析2011至2015年的气候情况,利用统计方法得出全年温度平均值。
与WMO不同的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利用全球陆地均一化气温数据集统计了今年1月至10月的陆地平均气温,并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初步估算了全年全球陆地平均气温距平序列(以1961-1990为参考期),结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全球海表温度数据集产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距平预计为0.58°C,比此前2014年的最高记录高0.03°C。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气象数据研究室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庆祥研究员表示,该数据集采用距平平均方法(Climate Anomaly Method),依照经纬度将全球划分为5°X5°的网格,计算其平均温度,再计算整体的平均温度。目前,数据集保持每月20日统计出上月数据的更新速度,可迅速应用于具体业务,这也是该数据产品从研发到业务转化(Research to Operation,R2O)的具体体现。
该数据集是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国家气候中心、英国、加拿大等国气象数据和气候变化研究专家,结合国家级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在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完成的。根据前期专家论证,数据产品的质量和时效水平与美、英等同类产品基本接近。
“除按时更新数据外,数据集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过去的数据并不是静止不动。”李庆祥说。由于台站覆盖率、观测环境变化、网格化抽样等产生的误差,数据产品本身有着一定的误差,需要加以系统评估,并不断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水平。数据集的科学性和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它需要补充、维护和完善,不断向着更高的质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