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探寻《联播天气预报》“出炉”过程

06.10.2014  12:15

大自然母亲瞬息万变,天气永不停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同样全天无休、全年无休。

10月5日19时许,记者在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见到了《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副制片人白雪莹。在做完当天的节目之后,她看起来依旧神采奕奕。“已经很适应了,年年都是这样的。而且每次做完一档满意的节目,都要回味好久好久。”谈到国庆假期的工作,她眼含笑意地说。

那么,联播天气预报到底是怎样制作的?近两年,节目增加了哪些内容,形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记者采访了《联播天气预报节目》节目制片人谭思和副制片人白雪莹。

带着“镣铐”跳舞 也要舞得精彩

和《旅游气象站》、《凤凰气象站》等专业化、分众化气象节目相比,《联播天气预报》制作起来更加不自由,有很多信息必须要提及,而所有的信息点就好像一盘散沙,将这些信息点有序串联起来非常困难。”谭思告诉记者。但是,就像著名天气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所说,“就算是带着‘镣铐’跳舞,也舞得精彩”。

近两年,《联播天气预报》无论从内容或者形式都做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在图形方面,节目将预警信息做成3D动画,起到更好的警示效果。节目还使用了一系列翻转、飞出等视觉效果,以及三维立体图形、动画等,配合文字,便于观众理解。今年,节目首次实现了高清制作,并且使用了三维立体地图,凸显重要的天气信息。今年中秋前夕,节目首次运用了虚拟植入方式,主持人由半身改为全身,并在主持人前部显示视频信号以及地图信息,用沙盘旋转的方式托出重要的天气信息。在内容方面,随着中央气象台预报内容的增加,近两年,节目也增加了霾预报、空气污染气象等级预报等等,同时也更多的使用卫星、雷达等高科技产品。

群策群力 精心策划一台“好戏

“《联播天气预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谭思说。

像每一天一样,早上9点,电视编导拉开一天工作的序曲。“每天会有2到3个电视编导在此时开始听气象编导讲解天气,深度挖掘天气信息,搭建出节目的大体框架。”谭思告诉记者。

中午11时,制片人、气象编导和电视编导一起策划完善节目文稿内容。“有时以地域划分,有时以天气信息划分,有时以点带面,最主要是要每天的节目都要有新意,而且要突出对公众影响最大的天气。为了策划好节目,编导们经常说都要想破头了。”谭思笑言。主持人宋英杰也经常亲自和编导们一起挖掘气象信息。“编导们费尽心思编辑的稿件,有时被宋英杰改头换面后就会很不一样。他常常说,每一句话都要经得起推敲。他的节目内容有很丰富的信息含量,也能展现出他深厚的气象专业背景。”编导们常常觉得,“和他相比,我们还是差的太远。

根据文稿内容,制片人和电视编导一起策划图形应当如何搭配,才能更好地阐释文稿内容。

14时,电视编导进入文稿补充阶段,并更新天气信息,补充预警信息。

16时,根据文稿内容增加图形,并完成终稿。

18时,节目录制开始。

每一天的《联播天气预报》都要打造成精品,我们的定位就是要成为全国天气预报节目的领跑者。”谭思如是说。

电视编导正在听气象编导讲解当天的天气重点。

电视编导开始构思并撰写文稿。

气象编导制作节目图形。

电视编导和制片人在演播室外指导主持人录制节目。

主持人王蓝一开始准备节目录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持人正在录制节目。

国庆假期探寻《联播天气预报》“出炉”过程国庆假期探寻《联播天气预报》“出炉”过程国庆假期探寻《联播天气预报》“出炉”过程国庆假期探寻《联播天气预报》“出炉”过程国庆假期探寻《联播天气预报》“出炉”过程国庆假期探寻《联播天气预报》“出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