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深改路上的“贵州答卷”

26.02.2016  13:05

深改路上的“贵州答卷”

——2015年贵州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贵州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体制机制改革,谋在新处,改在真处,抓在实处,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成绩背后体现的,是贵州保持战略定力,贯彻中央精神、立足贵州谋划推动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紧跟中央统筹谋划

关键之年,必有关键之招;蹄疾步稳,方能谋深致远。

全面深化改革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必须把中央精神和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吃透上情、把握省情、掌握外情。“三情”要求成为全省各地各部门搞好改革工作的基础,推动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一年来,省委深改领导小组坚持严格与中央对表,召开会议频次更加密集,审议通过的改革方案数量更多,涉及领域更宽,推进程度更深。2015年召开11次会议审议通过87项改革事项,对贯彻中央11次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进行认真回应和坚决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省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委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真正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要求。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出台《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启动“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及时制定修改相关法规规章,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让改革在法治下有序推进,法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确保改革举措的精准度。省委深改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方案要具有改革事项、牵头领导、责任主体、协同单位、推进举措、完成时限、成果形式、评估标准的“八明确”要求,重在提高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的能力。各地各部门按照要求,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改革方案,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不断增强改革措施穿透力。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着力提高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质量。探索建立贯彻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落实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对接,及时迅速部署。正确处理改革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创造性建立领导小组会议“1+X”议题审议机制,“1”是改革重点题,由专题组组长汇报;“X”是若干改革专项题,由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汇报。创新建立领导小组会议“接二连三”机制,每次会议确定下次会议的改革重点题和改革专项题,初步提出再下一次会议的改革重点题和改革专项题。

把责任挺在前面,以“钉钉子”精神谋划和推动改革工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三严三实”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努力成为改革的行家里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亲自抓谋划、抓设计、抓部署、抓落实。严格执行专题组长负责制,专题组长深入调研、抓方案制定、抓制度设计、抓措施落实。各地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既谋篇布局又冲锋陷阵,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建立改革责任清单和任务台账,加强改革动态管理,细化量化改革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改革督察体现求深、求实、求精、求活特点,用好督察“利器”,查哨查铺,坚持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打通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一年来,开展半年督察和年度督察,部署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公共资源交易、国企改革等改革专项督察,直指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发挥了很好的“触动”和“刺痛”作用。强化督察结果运用,将各专项小组、专题组、市(州)、贵安新区的改革和依法治省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督察,在领导小组会上晒成绩单。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责任主体要向领导小组会议作说明,真正做到明晰责任、明确分工,奖励尽责者,问责失职者。

鼓励先行先试,倡导稳扎稳打,促进“顶层”与“基层”良性互动。各地各单位加快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我省8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和96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的探索创新步伐,一批有力度、有特色的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坚持把基层的改革创新经验总结好、运用好、推广好,切实把成功的做法经验化、零星的探索系统化、有效的措施制度化。对六盘水“三变”等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在更大范围推开。通过注重试点先行和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取得了上下联动、共谋改革发展大业的良好局面。

精准发力成效明显

坐言起行,善作善成。领导小组2015年确定的113项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省直有关部门还完成了329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55条。

加快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一条条举措相继出台。

——久联、赤天化、开磷、盘江等企业积极开展兼并重组、整体改制,西南能矿地矿股份顺利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产投集团、黔晟国资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稳慎推进集团子公司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六枝工矿和遵钛集团等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点有序推进。

——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全面铺开,三证合一、电子化审批试点有序开展。201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为190.98万户,注册资本总量为2.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8%、58.42%,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我省纳入全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国家批复我省《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全面实现工商用电同价,商业用电价格每度降低0.23元,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度降低2.15分。据实计收基本电费,为大工业企业减轻负担2亿元以上。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取消和部分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6项,下放和部分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17项,转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2项,合并9项行政审批项目为2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服务事项、我省自行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推行省直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开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单合一工作。“五全”政务服务新模式得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印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化解和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成功发行2320亿元政府债券,并于2015年底按各级偿债资金全部分配各级使用。

——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实施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工程。推动股权融资、发展私募和场外市场,全省直接融资811.4亿元。

——印发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建立PPP项目库,有85个项目纳入国家首批推介范围;在财政部组织的全国PPP示范项目评选中,我省入选项目数居全国前列。

——设立“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和“贵安新型城镇化发展投资基金”;设立贵州PPP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推进企业债券融资创新,全年发行企业债券14支,规模171亿元,全国排名第五。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逐项部署陆续落实。

——国家批准设立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安顺市、都匀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和凯里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及3个县(区)获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

——全省11个“多规融合”试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及配套政策措施,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完成撤乡设镇25个、乡镇撤并67个、设置街道办事处29个。

——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省试点进展良好。湄潭县敲响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实现省域范围内流转。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省所有职业人员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定的实施办法。出台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门诊特殊疾病管理规范,建立工伤认定疑难案件会商制度。出台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和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实施城乡低保减量提标方案。

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制,对内对外开放的内涵和层次进一步提升。

——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取得新进展,29项复制推广事项的26项已在我省顺利落地,事中事后6项监管措施的4项顺利推进。

——“1+7”国家级重点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平台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主战场。

——我省与长江经济带的省市实现通关一体化。贵州电子口岸正式上线运行。推进与粤桂两省区电子口岸关检“三个一”通关平台建设。

——建立与瑞士合作常态机制,完成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示范区工作方案和在瑞士设立外经贸联络“窗口”方案,建成贵阳综保区瑞士展示中心并对外开放。扩大与港澳台经贸合作。签订建设湘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印发黔滇、黔川区域合作实施方案。

扶贫开发改革走前列树标杆。

——出台以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同步小康的决定》为主要内容的“1+6”和“1+10”扶贫开发系列文件,构建起新阶段脱贫攻坚的政策支撑体系。贵州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经国务院扶贫办转发全国各省区市推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识别进退机制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做到“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八个精准”,推行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

——出台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大力实施强企对口帮扶弱县整县脱贫,明确贵州茅台等12家国有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望谟等12个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重的县。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推进精准扶贫。

——全面总结推广赫章县“充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利益导向资金救助等资源,逐年优化城乡医保政策措施,实现医疗兜底”的试点经验。

——积极探索利益联接机制,开展和探索“政、企、民”参与合作发展的集团式帮扶,总结推广普定县“秀水五股”经验做法。积极推动“量化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的精准扶贫方式。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亮点纷呈。

——创新探索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出新招。突出“护”,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自然环境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突出“建”,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和环保设施建设两大行动,编制完成并实施乌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四项子方案,研究编制清水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突出“治”,全面推进工业废水治理,大力推进草海综合治理,实施严格的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突出“管”,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两把“利剑”。贵州实施“绩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究”3项制度得到中央组织部的高度肯定。突出“产”,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优质生态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深化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见实效。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先后召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和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扎实推进赤水河12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改革措施。探索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出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细则。制定贵州南部国家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规划,扩大碳排放权等交易试点和合同能源管理规模。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贵州建设生态文明的国际影响更加广泛。

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召开全省地方立法工作会议,讨论关于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见。审议并原则表决了贵州省地方立法条例修正案(草案)。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省领导联系人大代表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将2015年改革举措中涉及的13件法规列入2015年制定或修改计划,出台全国首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省级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加快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改革。省委领导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省长与政协委员座谈会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起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意见的具体举措,制定省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专门委员会主任联系省政协委员暂行办法,积极探索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机制。政协提案办理、约谈、委员管理、视察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经验做法被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贵安新区、贵阳国家高新区、瓮安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国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我省被公安部明确为全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四个综合试点地区之一。运用大数据促进公安交通管理转型升级,创造“跨界共融、数据共享、责任共担、安全共治”经验,公安警务改革得到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的肯定。

——司法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我省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第二批试点顺利启动。薪酬管理试点方案得到中央政法委的肯定,“以案定员”探索重构基层法院审判格局得到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全省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在全省基层法院实施行政诉讼案件跨行政区域相对集中管辖。积极推进执法司法监督机制和便民利民机制改革,在西部地区率先开通“12368”诉讼服务平台。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司法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机构,最高检察院确定我省列入全国首批公益诉讼制度试点地区。金沙县检察院大胆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成为全国首例以检察机关为原告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出台全国首部《戒毒人员戒治操典》,被司法部转发全国学习。

社会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特色明显。

——惠及民生的改革正疾风劲草般展开。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顺利通过国家备案,出台加强和改进考试招生制度、高校教学评价等一批综合改革配套政策。围绕产业链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八条措施》印发实施,获批建设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成立贵州省众创联盟。召开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在全省75个县的128个县级公立医院和贵阳市、遵义市的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探索建立贵州互联网医院。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全面覆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覆盖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科技部将食品安全云纳入“国家食品安全创新工程”,实现省级食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与国家互联互通。领导包案解决信访问题成效明显,省级领导包案督访案件213件,化解211件,化解率99.06%。群众工作网络创新实现全省全覆盖,网上信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施秉县命案防控做法被中央综治办在全国推广。实现各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实施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转企改制方案,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取得积极进展。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上市。贵阳孔学堂建设品牌影响力走出海外。组建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并上线运行多彩贵州网。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和改革举措,省级21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文化产业拉动支撑作用明显。

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深入开展市(州)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完善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和业务支出制度,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四位一体”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对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出制度安排、形成长效机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被吸纳进中央相关文件。严格执行公务员考录遴选“两个80%”政策和公务员考录“三放宽一规范”改革举措,做好全省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贯彻落实。启动建立民办学校、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专项职称评审机制,全面落实在县一级设立正高专业技术岗位职称评聘政策。推行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办省级人才市场改革。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务实推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出台《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试行)》,实行“一案双查”,强化责任追究。深化“两个为主”,开展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试点工作,印发实施《市(州)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关于问题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要点(试行)》等改革文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积极推进“两个全覆盖”,制定《关于加强贵州省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省委巡视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着力提高巡视监督实效。

抓点强基活力迸发

市、县两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场,改革不能在市、县两级落地见效,会使改革虚化。贵州各市(州)、县(市、区)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作为使命所在、责任所在,紧扣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推出一批“微改革”“微创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狠抓改革举措落实,激发了创新发展的活力,初步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改革画卷。

贵阳市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西部省会城市之一,在13个市直部门开展“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试点。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实现大数据交易。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出租车进行管理的做法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探索建立禁毒长效工作机制。

遵义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成效突出,划定生态功能、环境质量、资源消耗三方面共11条红线,全面实施河流生态保护河长制考核制度。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六盘水市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在全省总结推广。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错时延时和预约服务”等制度和机制。率先在全省实现远程异地评标,远程电子竞价在小型汽车特殊号牌拍卖上成功启动。

安顺市以体制机制创新力推“五型城市”建设,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1+10”文件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产融保”互联网金融项目。在全市乡镇办事处创新设立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和法治工作委员会。普定县推行基层社会治理“五民”工作机制,被中央改革办收入全国优秀改革案例。

毕节市建立精准扶贫“四看法”评价体系和“一市五金多套餐”扶贫融资机制。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建设创新做法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

铜仁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乡(镇)规划委员会”,探索乡镇管理大部门制改革取得新成效。“以水养水”小康水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全省样板。碧江区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德江县“三金”合作社助推农民增收成效明显。石阡县“四子”法推动“第一书记”精准作为。

黔东南州探索建立州级“零审批”机制,西江景区、肇兴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农村全面推行“寨管委”经验。

黔南州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立法协商制度,推动福泉市、瓮安县开展环境保护区域联动改革试点和荔波县、平塘县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改革试点。

黔西南州干部召回管理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加强全州各级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家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的规定。

贵安新区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和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探索“一建二转三保四有”的安置模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低冲击开发模式。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创新。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松口,扭住关键不松手,狠抓落实不松懈,就能够按下改革“快进键”,跑出改革“加速度”,凝聚起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谱写出建设多彩贵州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