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云关上追忆峥嵘岁月:亲历者后裔向纪念碑献花
▲抗战胜利70周年暨国际援华医疗纪念活动现场
(转自 贵阳晚报)一首小号独奏的《思念曲》拉开了“抗战胜利70周年及国际援华医疗纪念活动”的序幕。昨日,80余名中外医护人员后裔齐聚贵阳图云关森林公园,为纪念碑献花、回顾祖辈的故事。
抗战时期,图云关曾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与训练总所的驻在地,那时这里还尽是漫山遍野的茅草房,救护车在铺满石子的路上驶过,病人在木头搭建的病床上休养。从1939年3月至1945年底,救护总队3千余名中外医护人员共完成手术12万台,医治军民600多万人。
为了纪念曾经在贵阳地区服务过的国内外医疗救援队志愿者,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贵阳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本次活动,并得到中外多方的关注和支持。
美国驻成都总领事谷立言,国际友人白乐夫、甘扬道、傅拉都等外籍医护人员后裔10个家庭,周寿恺、杨锡寿、李普、徐威廉、张式垓等中方医护人员后裔15个家庭,中外史料专家以及著名爱国华侨、时任救护总队总队长、中将军医林可胜的后人应邀出席了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中举行了新立援华医护人员名字碑揭幕仪式,中外嘉宾还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暨国际援华医疗图片展,此外主办方还将举办中外医护人员后裔及史料专家座谈会,并组织参观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重温中外联合抗击法西斯的历史。★ 记忆传承
中学生寻访 图云关故事
70多年前的历史,一群十多岁的学生却如数家珍,2012年开始,贵阳民族中学的4名学生,将图云关的历史作为自选课题,开始了3年的研究。并建立微博、论坛、贴吧等将故事进行传播。
他们的课题——“抗战时期的图云关·国际红十字的丰碑”宣传实践活动,获得第二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
由于面临毕业,如今课题组成员也将“接力棒”交到了第二期成员手上。目前,课题组的目标是把图云关的故事让更多同龄人知道。★ 讲述
总队长林可胜的抗战故事
抗战期间,林可胜曾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队长。昨日,他的孙女、外孙女分别从牙买加和英国回到图云关。在图云关,见到了那些祖父战友的后裔,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祖辈的故事。
她们的父母也曾在图云关生活,关于这里的故事,她们大都是从父母口中得知。
“我的祖父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年代,他的第一任妻子在战时过世了,这对他来说是个打击。战后他回到美国,一门心思扑在学术研究上,我想,这样可以减轻他的痛苦,而且那是他最擅长的事。”说着,一只蜜蜂停在林可胜孙女的手上,“或许是我祖父来了。”她笑着说。
中国与保加利亚的爱情故事
甘保中出生在图云关,作为甘扬道医生的后裔,他名字里的“保”代表保加利亚;“中”代表中国,他的父亲甘扬道是来自保加利亚的共产党员。1939年,甘扬道作为“国际援华医药会”来到图云关,并在这里认识了他的母亲,毕业于燕京大学护理系的张荪芬。
在图云关,甘扬道被任命为第3医疗队队长,带领医护人员到离前线最近的地方开展了长达6年的战地救护工作。抗战胜利后,甘扬道带着妻儿返回故乡。
对于这段岁月,甘扬道在家中提到得并不多,倒是母亲张荪芬时常回国寻访,1989年,甘保中还随着一个医疗组织,专门回到图云关寻根。
战火中的师生故事
在周菡家中,“图云关”三个字出现频率非常高,因为抗战时期,她的父亲周寿恺就曾在此担任内科主任,她的哥哥姐姐也在此长大。为了寻找图云关的故事,十年前她就从厦门只身来过贵阳,在省档案馆旁的招待所一住就是好几天,在成堆的档案中翻找父亲的名字。
父辈之间的渊源,也让后裔们交上了朋友。杨永楦的父亲杨锡寿曾是周寿恺的学生。1945年,杨锡寿到卫训所内科报到时,周寿恺就要求他主讲一场“脊神经解剖”学术报告作为考验。随后杨锡寿也用一个九十分钟的英语报告交上一份“完美答卷”。
★讲述
美国驻成都总领事谷立言: 六万多名美军 曾在西南作战
▲援华后裔在纪念碑前献花
昨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谷立言也来到图云关,缅怀中国红十字会和国际援华医疗队。
据他介绍,1938年,在中国人民所面临的战争还不为许多西方人所知时,国际援华医疗队的第一批医疗队员就已经来到了中国,是最早的国际援华志愿者之一。除了医疗工作者,援华志愿者中还包括美国飞虎队飞行员。
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升级,海外对华援助也不断增加。从1937年到1945年,美国医疗援华组织共向中国红十字会提供了一千多万美元的援助。此外,到战争结束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多达六万多名美国军人,与他们的中国盟军并肩作战。
白乐夫医生 深厚中国情
▲1945年,救护总队工作人员在贵阳市图云关合影(资料)
活动当日的图片展上,刘祺宝老人正细细地观看每一张照片,他和不少援华医生关系都不错,其中交情最深的是德国医生白乐夫。1999年的夏天,在白乐夫去世的前两个月,刘祺宝还专门到德国去探望了白乐夫,他担心的是白乐夫的病情,而白乐夫牵挂的却是当时中国的发展情况。
白乐夫毕业于柏林大学医学院,1939年来华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白乐夫还继续留在中国从事了两年多医务和救济工作,对中国有很深厚的感情。
本次活动中,白乐夫的儿子和两个孙子也来到了图云关,和刘祺宝一起回忆父辈往事,刘祺宝的儿子还帮助白乐夫的儿子找到了他在上海的出生地,父辈间的友谊,就这样延续到了下一代。
孟威廉医生 总是有办法
纪念活动上,孟威廉医生的两位外甥女,带来了为舅舅出版的一本回忆录,书名叫作《有办法》。书中将孟威廉医生的乐观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对于孟威廉来说,就算当年在战乱下的生活也没什么大不了,“总会有办法”。
1939年孟威廉就来到了图云关,一待就是六七年,大部队撤退,他还继续留在中国工作,他的第一任夫人是中国人。
根据外甥女的回忆,第一次见到舅舅孟威廉时,已经是1961年,那时她才7岁,对舅舅最深的印象就是口袋里有很多彩色的鸟的羽毛,对于图云关的那段往事,孟威廉一开始说得不多,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十年,这段历史才被他不断提起,这本回忆录才得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