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在东非的中国人之一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03.01.2015  16:35

原标题:打拼在东非的中国人之一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新俊):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经贸、文化、农业等多方面交往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非洲大地上为中非之间的交流而打拼。在东非国家乌干达,有一群来自中国四川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在“非洲明珠”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着友谊的种子,也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乌干达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四季如春,曾被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喻为“非洲明珠”,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由粮农组织、中国政府和乌干达政府三方合作实施的中国-乌干达农业多边“南南合作”项目从2012年底开始实施,目前第一期已顺利结束。据项目组组长吴志平介绍,这一项目的主要工作是在实地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我们派遣相应的专家和技术员到这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组织下,通过中国的专家和技术员团队,和乌干达农业部的专家和技术员团队,一起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我们主要是为他们介绍一些新的品种,推广一些新型、适用的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

两年来,来自中国四川省的31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与当地同事和农户共同协作,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在播种友谊的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吴志平对此感触很深:“我们的水产专家、粮食作物专家、饲料生产专家,在乌干达的布达卡区,在区政府主席的支持下,我们自己加工鱼饲料、搞池塘养鱼,对小农户的一种模式,产生了非常好的效益。在我们走以前,区政府主席非常感慨。他说,中国南南合作的专家和技术员,给他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一种观念的变化。

吴志平说,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还带去了中国的杂交水稻、玉米和小米品种,在当地的示范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作物产量都是当地相同条件下产量的三倍左右,这让这位区政府主席看到了农业发展给这个区的人民能够带来的变化,在我们的人员离开这个区的项目点的时候,他给我们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仪式,给我们每个在那里工作的技术员每人发了一份奖状,感谢他们过去的一年对他这个区的农业试验示范所带来的变化。

中国-乌干达农业多边“南南合作”项目乌方协调员詹姆斯·图姆万博士对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印象非常深刻:“他们是一群友好的人,工作勤奋,不隐瞒技术。他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工作,一起讨论农业技术,我们很高兴能与他们一起工作,一起促进农业进步。

2014年8月,乌干达副总统爱德华·塞坎迪在会见中国四川省农业代表团时表示,乌干达希望中国加大对非洲的农业投资。据吴志平介绍,来自四川的7名农业企业运营、灌溉、园艺学、养鱼、谷物种植等领域专家和24名技术人员,除了与乌干达农业部、研究机构、地方政府以及私人农场合作,实地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之外,还积极为中乌两国间的农业投资合作牵线搭桥:“通过我们专家组过去一年的工作,四川省的7家企业已经确定到乌干达投资农业,大概在第一年他们计划投资五千万到一个亿,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三到五个亿的总投资,通过农业来带动乌干达当地经济和农村的发展。目前企业投资合作的行为和意愿,也得到了乌干达政府高度的重视。

据了解,应乌干达农业部的要求,并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部的确认,中国-乌干达农业多边“南南合作”项目第二期将于2015年3月左右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