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日系家电企业何去何从?

11.02.2015  13:40

日系企业撤出中国市场、关闭或出售生产线只是暂时的战略转移,也是其产业升级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如此庞大又具备增长潜力的市场,他们是不会舍弃的。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家电厂商松下公司近日宣布关停位于山东的中国唯一一家电视工厂,并将开始输企业清算手续。据了解,在关停山东工厂之后,松下并没有退出中国彩电市场,今后将改为贴牌生产(OEM)的方式,以扭转电视机业务的亏损。

松下的近况可以说是日系电视厂商在中国日渐式微的缩影。在松下之前,曾生产出日本第一台彩电的东芝已退出了中国市场,三洋和先锋也把电视品牌授权给了国美和苏宁。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彩电市场,日系企业的神话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势逐步明显。

日系电视企业神话不再

继2009年、2013年先后转让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股权和关闭上海等离子彩电生产工厂,近日,松下正式对外宣布关闭位于山东济南的彩电生产工厂,退出始于1987年的在华电视机生产业务。

据悉,关闭原因是与当地厂商价格竞争激烈,松下认为难以扭转收益日益下滑的颓势。松下山东电视生产工厂年产液晶电视20万台,其关闭导致近300名员工失业。

至此,松下在中国的所有彩电生产工厂全部停产。电视机业务曾是松下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最强项家电业务,不过在随后与液晶电视的角力中,由于松下采取了保守的技术封锁策略,使得中国本土彩电企业纷纷转投液晶阵营,等离子电视在中国市场上全面败退。

2013年,作为全球最大的等离子电视制造商,松下决定将位于上海的中国最大的等离子电视工厂关闭。从市场领头羊到关闭工厂、委托生产,松下在等离子电视业务上未能及早抽身,成为其亏损的一大主因。

近年来,松下家电业务在中国市场下滑明显,受到松下总部决定缩减产能的消息影响,电视机、空调业务也陷入亏损,小家电市场急剧萎缩。

中国家电研究院产品推介总监苏亮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松下家电业务的大幅下滑与国内自主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有关,相比国内自主品牌产品质优价廉和贴心的服务,松下的优势相对弱化。

近年来,日本家电企业在黑电、白电领域全线崩溃,而电视机产业亏损最为严重。资料显示,从2009年起,日本已经从家电出口国变为进口国。2011年,日本家电的三大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共亏损1.6万亿日元(约合1283亿元人民币)。索尼连续4年亏损无计可施,松下的亏损额度创下全日本企业中的新高,夏普的巨亏更是“百年一遇”。

而不久前,曾经生产出日本第一台彩电的东芝宣布退出了海外电视市场,三洋和先锋也把电视品牌授权给了国美和苏宁。

转型暗战悄然升级

“伴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在追赶先进技术方面成长很快。中日企业在常规电器产品方面基本不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国内技术品质已经做得很好了,竞争优势日益突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中国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迫使日企在中低技术领域逐步转移或淡出。但日企在照相机、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依然占据市场第一大份额,优势地位稳固。”赵玉敏表示。

为此,记者走访了国美电器公主坟店,一位正在选购电视的夏女士告诉记者:“经比较发现,国产品牌如海信、康佳、创维画面质感和外观也达到了我的要求,而且价格更便宜。

中国家电研究院产品推介总监苏亮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攀升等多个生产因素影响,日企为降低成本,逐步转移生产基地是必然的。目前,中国企业其实正在走日本企业曾经的发展道路。”“鉴于海外投资建厂等‘重资产’输出成本风险较大,很多先进的企业选择逐步把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制造转移外包出去,而只保留核心业务,更多向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服务转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风险,同时还会稳固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苏亮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日系企业撤出中国市场、关闭或出售生产线,只是暂时的战略转移,也是其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这个如此庞大又具备消费力的市场,他们是不会舍弃的。”苏亮说。“对于日系电视企业而言,面对不断下降的市场份额,即便最终退出中国市场,所让出的那部分份额亦是有限的,中国企业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才是王道。”赵玉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