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在我校开幕
(文学院供稿)2015年9月4日至6日,“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在我校和榕江县两地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相关学术刊物及榕江县本土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与会代表提交论文90余篇,就多民族文学研究展开充分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教授,校长张学立教授,文学院院长陈玉平教授,榕江县副县长王力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副校长肖远平教授主持。
开幕式现场
张学立校长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召开多民族文学论坛是促进学科发展,推进各民族文学交流的重要途径。本次多民族文学论坛选择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是对学校注重推进民族教育、鼓励学术进步的认可,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利用这次论坛,为民族文学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校长张学立讲话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朝戈金讲话
朝戈金教授就本次论坛提出展望,他指出多民族文学论坛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每一次论坛都为推进民族文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文学论坛的开展是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每个参会学者都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做好自己的研究。
副校长肖远平讲话
榕江县副县长王力致辞,他表示榕江县作为贵州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召开这样一个论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榕江县将全力做好论坛服务工作。
榕江县副县长王力讲话
文学院院长陈玉平讲话
开幕式结束后,关纪新先生、罗岗教授、刘俐俐教授、徐新建教授、陈玉平教授分别作了论坛主题发言。9月5日论坛移师全天在榕江县进行分组研讨,学者们就80年代文学、多民族文学理论建构、多民族文学比较研究、西南地区多民族文学研究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闭幕式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刘大先副研究员主持,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作总结发言,概括了本次论坛所讨论的主要问题类型,对学者提出的观点进行梳理,提出今后论坛改进的方向。
“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自2004年由《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发起,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在学界引起良好反响,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品牌效应。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校大文科的发展拓展了思路,民族文学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