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保护地国际研讨会在邕召开 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民网南宁10月19日电(王勇)10月18日—20日,社区保护地国际研讨会在南宁召开。本次研讨会围绕如何增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促进社区保护地的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
来自国家林业局和广西、云南、青海、贵州、四川等林业厅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关键基金小额项目中国项目负责人、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中国项目负责人等国际专家以及环保组织代表、社区代表等8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研讨会通过分享国内外社区保护地的实践案例,讨论社区保护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上的价值。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司自然管理处的闫颜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事业成效斐然。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三大类别、九大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截至2015年底,林业系统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228处,总面积达12430.65万公顷,已经占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12.95%。同时,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一些珍惜濒危的野生植物,国家林业局因地制宜建立了自然保护小区,与自然保护区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保护体系。
“我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整体形势仍然是下降的趋势。”中国环科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张风春博士说,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加强宣传教育,让全社会知道什么是社区保护地,什么是自然保护小区。通过讨论、交流、学习,促成一些先进科学有效的保护理念,管理方法的启发和创新,使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广西林业厅保护处处长蒋迎红介绍,广西林业部门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目前广西已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是63个,国家湿地公园是17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小区是150个,使广西绝大部分的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广西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管理办法》自2010年出台,已经在全区建立了150个自然保护小区,并预计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再新建100个自然保护小区。2015年美境自然成为首批加入国际原住民与社区保护地联盟(ICCA)的中国公益机构,并推动成立了广西18个社区保护地参与的“社区保护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