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一行专家到我校作学术报告
贵大新闻网讯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新闻中心 王生林 梁博焱 摄影|报道) 12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一行专家(陈旭院士、樊隽轩研究员、泮燕红副研究员、罗翠博士)来到我校在新校区资环楼436会议室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资环学院古生物所和地质学专业老师,以及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报告,报告由资环学院院长吴攀主持。
报告会开始,吴院长首先对陈旭院士等一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便简单介绍了专家们的基本信息。在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作了题为“黑色页岩计划:展布—制约—圈定”的报告。陈院士从奥陶—志留系黑色页岩全球分布模式和形成的全球背景以及区域背景讲起。“奥陶—志留系黑色页岩全球分布广泛,富含烃源岩,借助笔石可对地层进行精确划分和对比。根据全球古地理重建,中国这套黑色页岩广泛发育,但是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导致很多已经暴露地表油气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陈旭院士结合笔石动物群的特点、南极冰盖形成影响恢复了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模式,圈定了我国黑色页岩分布的有力区域。陈院士讲解结束之后,老师和学生就有关问题和他进行了交流讨论。
樊隽轩研究员作的报告题为“基于大数据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定量地层学与定量古地理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他于2007年创建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在线数据库平台 - Geobiodiversity Database,该数据库在2012年8月成为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唯一官方数据库,现为全球最大的地层学数据库和第二大的古生物学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可进行“地理可视化、地层可视化、地理与时间可视化、古地理重建”。樊隽轩研究员以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例具体讲解了该数据库强大的功能。“定量地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基于GBDB数据库中上万条剖面、十万个化石中、三十多万化石记录来建立地质历史中生命演化过程。”
下午,由罗翠博士以及泮燕红副研究员进行的题为“寒武纪海绵的演化和生态”和“中生代湖波系统研究:以辽西合屯地区早白垩纪湖波系统为例”的学术报告,对于同学们从门类生物系统研究和湖波沉积系统的研究均有很大启发。
据了解,陈旭于1959年在北京地质学院地质调查及找矿系毕业,是一名古生物与地层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中国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学及笔石动物群的古生物学研究。1987年起,先后担任国际笔石工作组副主席、主席,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副主席,现任国际奥陶系分会主席。樊隽轩,博士,研究员。1995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博士学位;2001年-2002年在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学地球科学系做博士后;2005年和2006年先后在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学任短期客座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袁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