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实践

23.10.2014  14:07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实践

浪塘污水生态处理法环保效益凸显

    污水生态处理法在浪塘的投入运行,对于保护邢江河及其周边的人居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安顺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实践——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污水生态处理法,凸显了良好的生态环保效益。

    日前,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叶辛到此参观时,对该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印象深刻,并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了这一做法,引起了习总书记的关注。

    浪塘是安顺市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也是刚刚结束的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观摩点之一,在建设中尊重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10月22日,记者来到了美丽的浪塘,潺潺邢江河水奔腾流淌,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屯堡民居错落有致,木栈道蜿蜒曲折,美丽乡村风景如画。沿着道路一侧的污水处理沟行走,来到一个方形水池,这个看是不起眼的水池便是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第一个“中转站”。通过一排排钢筋制成的篦子,大型的生活垃圾被阻止在外。“全村群众排放的生活污水都是通过暗沟进入这个沉淀池,再由这个沉淀池的管网导入下面的湿地床。”旧州镇美丽办主任严勇介绍说。

污水处理湿地床

    如果不是严勇介绍,很难让人相信这个大池子尽然是一座污水处理系统的一部分,水池上美人蕉绽放着红色的花朵,在满是绿意的菖蒲中煞是显眼。环绕四周,除了淡淡花香,闻不到任何异味。“整个湿地床分为三个池子,分别填有1.2米的砂石,呈递减阶梯状,上面铺设了30厘米的土壤种植了菖蒲、美人蕉等根系发达、生命力极强的植物,用于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记者在连接湿地床的出水口看到,一只青蛙悠闲地在水中歇息。“通过层层过滤分解氧化后,从湿地床排出的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不会对邢江河造成污染。”严勇说。

    据了解,这套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共投资42万元,由贵州绿地环保有限公司提供工艺设计施工,于今年4月17日开工建设,6月15日竣工,最大日处理污水量达250方。“这套处理系统不仅投入低,而且不用维护,在管理上几乎是零成本,很适合在农村使用。”严勇告诉记者,“目前,其他市州以及安顺兄弟县区都陆续到这里来参观学习。

    安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生态保护。像浪塘这样建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乡村还有很多,例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龙宫镇桃子村等,下一步,安顺还将在全市其他乡村相继推广使用。(罗希 李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