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已致死672人 世卫组织:中国毋恐慌
2014年4月1日,在几内亚盖凯杜,“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成员身着防护服运送一名死亡患者的遗体
埃博拉病毒如今在西非三国肆虐,致死670多人,埃博拉疫情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当局警惕。
英国政府7月30日举行最高级别危机会议,商议埃博拉疫情对英国的影响,认为这一疫情正对英国乃至欧洲构成“非常严重威胁”;一名由肯尼亚返回中国香港的女子呈现疑似感染埃博拉病症,一度引发亚太地区高度关注。当地媒体晚些时候报道,这名女子的检测结果呈阴性,排除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也于当日表示,并未接报疑似病例。
疫情 西非三国已有672人感染死亡
西非国家几内亚今年2月初暴发埃博拉疫情,疫情迅速蔓延至利比里亚等周边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保罗·加伍德7月30日表示,目前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的疫情仍具挑战性,7月21日至23日间,三国新增108例埃博拉病例,死亡12人。截至7月2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病例数达1201例,其中672例死亡。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世卫组织表示,即使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遇到埃博拉感染者,感染的概率也十分低。只不过这种情况下,世卫组织建议对接触者进行追踪观察。
蔓延 恐埃博拉蔓延欧亚警戒提升
在西非多国肆虐的埃博拉疫情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当局警惕。英国政府7月30日举行最高级别危机会议,商议埃博拉疫情对英国的影响,认为这一疫情正对英国乃至欧洲构成“非常严重威胁”。同一天,美国“和平队”宣布从西非三国撤离数以百计志愿者。
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7月30日主持召开首字母缩写为“眼镜蛇”的内阁危机应对委员会会议,会商埃博拉疫情以及应对策略。早些时候,一名在英国的疑似患者已排除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
先前有报道称,一名由非洲肯尼亚返回中国香港的女子呈现疑似感染埃博拉病症,一度引发亚太地区高度关注。当地媒体晚些时候报道,这名女子的检测结果呈阴性,排除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
香港特区政府也证实并未接报疑似病例。不过,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同时公布了控制埃博拉疫情传入香港的措施。一旦发现当地有病人发烧,体温高过或等于38摄氏度,3星期内曾到访西非几内亚、塞拉里昂及利比里亚3国,就会即时集中处理病人,并通报卫生防护中心,送医院隔离治疗,并将病人的样本送往化验所测试,预计数小时内有结果。
●专家
埃博拉疫情如何应对?
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现居英国的彼得·皮奥特博士7月30日提醒民众在做好科学防护的同时无需恐慌。比利时人皮奥特1976年与同事共同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后来出任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现在担任英国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院长。
皮奥特7月3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埃博拉病毒经由“非常亲密的接触”传染给他人。举例说,“如果我与一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同乘地铁,相邻而坐,只要他不呕吐在我身上,我就没什么好担心”。在皮奥特看来,即使有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从西非国家飞往欧洲、美国或非洲其他地区,那些地区暴发埃博拉疫情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声音
中国民众无须对埃博拉恐慌
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加伍德表示,尽管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仍然严峻,但中国民众无须对此恐慌。
加伍德表示,当前各国都必须加强对埃博拉疫情的监测与感染控制,如果游客从西非疫区返回3周之内出现高烧、虚弱、呕吐、肌肉疼痛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立即向医疗部门寻求帮助并报告他们的旅行细节。
目前阶段,世卫组织并未发布任何针对疫区的旅行或贸易禁令。根据世卫组织此前发布的埃博拉疫情国际旅行与健康提示,游客、商人在疫情影响地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概率极低。目前已知的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主要渠道是直接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者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
关于埃博拉 我们应当多知道一点
这种病毒究竟缘何传播,患者症状如何,怎样预防?无论疫情离你有多远,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埃博拉是何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这种病毒除传染人类外,也可在灵长类动物间传播。
1976年,比利时科学家彼得·皮奥特和同事首次发现这种病毒,并用疫情发生地刚果(金)的埃博拉河给它命名。埃博拉病毒共有5个亚型,1976年发现的首种亚型最为致命。世界卫生组织说,初步调查显示,几内亚本轮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亚型。
发病后的症状如何?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可达90%。无国界医生组织证实,由于有医疗人员的介入,本轮疫情的致死率为55%。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21天。早期症状为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和嗓子疼。无国界医生说,还有感染者会出现皮疹、红眼、呃逆、胸痛、呼吸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世卫组织警告,上述早期症状往往被人误解为疟疾、伤寒、脑膜炎或瘟疫。
随着时间推移,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会出现呕吐、腹泻、肾功能和肝功能损伤,甚至体内外出血等症状。目前还没有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一些疫苗正在实验中,尚未推向临床使用。
埃博拉病毒如何传播?
世卫组织认为,非洲的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它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
如果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如果让伤口处接触到被患者弄脏的衣服、床单或用过的针头同样可能感染病毒。
即便男性患者康复了,在康复后的7周内,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把病毒传给伴侣。
无国界医生说,即便患者死亡,埃博拉病毒也可在受感染器官外的液体上存活数日。
由于直接接触患者,医疗人员受感染的几率更大。他们应穿着防护服、戴手套和面具治疗患者,以防患者体液溅到医生的鼻子、嘴和眼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