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启动首个棚户区改造工程 居民住房条件得改善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日前从区重大办了解到,3月31日,随着宣西风貌协调区北地块项目腾退补偿安置方案的张贴公示,我区正式启动2015年首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宣西北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属于旧城保护风貌协调区,东至宣武门外大街,西至顺河三巷(下斜街),南至储库营胡同、校场大六条,北至宣武门西大街南侧平房区,总占地面积约13公顷,包括住宅产籍户2287户、建筑面积4.74万平方米,院落261个;非住宅32处、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
3月31日,顶着蒙蒙春雨,记者跟随宣西风貌协调区北地块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一同来到位于中国供销集团大厦西侧的西河沿胡同,这里,不少闻讯赶来的居民正等着与项目有关的各种材料赶紧公示上墙。
穿行在东西走向的西河沿胡同,本就不宽的小路上,各种老旧平房南北林立。“小心,都看着点儿,这儿有个小水坑。”若不是前方带路的工作人员一声提醒,像这样的下雨天,说不准就踩了进去,可见附近居民的居住条件如何。
不一会儿,指挥部大队人马到达了胡同东段的岔路口,“就这儿,开始贴吧”。一声令下,10余张大幅告示一字排开,很快就将院墙盖了个严严实实。
“快来,都过来看看。”不知是谁招呼了一声,胡同里很快就聚集了数十位居民,指挥部工作人员也在贴完告示后,放下手里的浆糊、刷子,现场办起了公。
腾退补偿安置方案、评估基准价格公示、门牌公示……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同于以往,张贴的告示中除了百姓最为关心的评估价格和腾退范围,这一次还特别加入了不少服务性的元素。
“我们从去年12月底就开始了入户摸底,90%以上的居民都同意改造,大家都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改善居住条件的好机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居民自愿、平等协商、整院腾退”的政策公开透明,他们此次专门设计制作了《住宅房屋腾退流程图》、《帮您算算账》和《答居民问》。“腾退过程中有手续不清楚的地方,或是不知道补助款如何算出来的,有了这几份公示的材料,就都清楚了。”
“恩,这样挺好,都贴在墙上公示了,对你们指挥部来说也是种监督。”和许多居民一样,一家子在西河沿胡同住了三十多年的李女士,最关注的就是房屋腾退后的去处。
“来,大家请跟我到这儿来。”在指挥部负责人的带领下,部分居民将目光移开了墙上的公示内容,来到了指挥部临时搭建的东区办公小院。
“易拉宝上展示的就是咱们定向安置房的情况。户型、套数、周边交通一目了然,大家慢慢看。”听负责人这么一说,不少居民纷纷从兜里掏出眼镜和手机,盯着易拉宝上的内容一个劲地看、一个劲地拍。
据介绍,此次宣西风貌协调区北地块项目定向安置房源为合顺家园,小区位于南四环至南五环之间,距离地铁4号线新宫站仅800米。小区共有10栋住宅楼,总计1786套房源,其中一居室363套、两居室1119套、三居室304套,面积从62—108平方米不等。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位于南苑地区的合顺家园在2013年春天就已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房屋主体已封顶,明年6月底前即可实现对接入住。“宣西北项目正式启动后,我们不光在指挥部设立了咨询点,定期还会组织居民实地看房,了解周边情况。”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不愿外迁的居民,指挥部也给出了官方回应。相关负责人说:“一些不愿意整院腾退的的院落,我们将在腾退工作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院落改造方式,同时还将规划市政道路和管线,并对区域内的5处文保单位进行修缮保护。”
记者从区重大办获悉,按市政府明确的类型,我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主要涉及四大类:新增棚户区(连片)、平房修缮、危改类和城中村边角地。2014年我区棚改任务共计33项,通过征收、拆迁、腾退、修缮等方式,实现了改善6605户居民住房条件的目标。此外,去年我区还有26项公益性项目和社会项目,通过征收、拆迁等方式,完成了794户居民的搬迁任务。
今年,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区计划改善全区10000户居民的住房条件。在全力推进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同时,加快在施项目进度,力争百万庄项目年内完成全部征收工作,全面启动回迁房建设;力争2015年中期全面启动枣林南里、菜园街、光源里项目征收工作。
在加快推动核心区风貌保护工作中,我区今年将进一步提升白塔寺、什刹海、杨梅竹斜街“老三片”向纵深发展,同时加快启动大剧院西、宣西北、天桥北“新三片”保护修缮工作,并依托已经启动征收腾退工作的粤东新馆、市委党校“山字楼”、护国观音寺等项目,结合棚改政策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
本报讯(记者丁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