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培训机构受追捧 缘何引家长通宵报名?

28.06.2016  10:45

编者按:暑期将至,各类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又火爆起来。它们纷纷“大显神通”,或承诺能够升入名校,或保证能够考取高分。事实真的如它们所承诺的那样吗?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火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前不久,一家名为“百花学习塾”的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引得上海一些学生家长争相追逐,为了能报上名,一些家长甚至彻夜排队。然而近日,这家“教育培训机构”却被相关部门确认无教育培训资质。

宣称系统科学实则“填鸭应试

据了解,“百花学习塾”在上海六个区设有教学点。其网站称:“一直专注于培养、开发3岁到12岁儿童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教材、教具的系统性、趣味性、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世界各国证明。

在被相关部门查实无证经营前,该机构的现场报名异常火爆。有的家长带着被褥通宵排队报名;有黄牛将排队号价格炒至数千元;某教学点只招20多人的班短时间内就有200多人排队报名……

该机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课程主要面向幼儿园小班至大班三个阶段,包括“逻辑思维”等,其中大班课程里还包括小学学科应试内容。有家长称,该机构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听说有不少孩子在这里学习后顺利取得知名民办小学的入学资格。

但一位在此上了一年课程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他们的逻辑思维训练其实就是小学一、二年级水平的奥数内容,没有什么神奇的。上了名校的孩子,可能人家本身基础就好,而且这样的孩子都是极个别的。

还有家长反映,该机构所谓的“小学应试”课程,就是根据近年来一些民办小学招生“面谈”内容进行重复训练的教育。比如,帮助孩子准备好华丽的自我介绍,然后熟记。

学校真正关注的是综合素质

百花学习塾”的课程真的有助于孩子顺利进入知名民办小学吗?记者近期在上海民办小学招生“面谈”现场看到,学校注重的是孩子在“面谈”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养,而非可以量化的学科知识。

在长宁区民办东展小学,“面谈”分为4个游戏环节:“说说我自己”“脑力碰碰车”“生活小行家”和“游戏我能行”。副校长姜雪雁说,老师希望通过丰富的游戏,考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感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游戏我能行”环节里,老师会给孩子皮球、绳等用具,让孩子自行选择玩耍,期间会跟孩子进行沟通,来考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闵行区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每间教室都是一个小小的学习团体。有的孩子在彼此交流,结识团队伙伴;有的孩子在按照老师指令,完成闯关任务;有的孩子则在老师带领下唱歌。据介绍,这些“面谈”项目都是由学校精心设计,如在闯关游戏环节,学校希望考察孩子对老师指令的领会程度,而有些任务需要几名孩子协同完成,这就能反映出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抢跑”的后果很可能是越跑越慢

多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孩子的动手、协作、表达能力和好奇心一般在“面谈”的过程中都能体现。“比如表达能力,我们不在乎孩子自我介绍时说得多流畅,而是能否跟老师落落大方地沟通交流,哪怕只是问一句答一句。其间的神情和语气又岂是能培训得出来的?”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卢慧文说。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丁利民说:“我在‘面谈’中遇到过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上过七八个培训班。自我介绍特别流利,但表情始终不是特别自然,我给她巧克力吃,她转身就交给了旁边的妈妈。感觉她一直处于紧张和焦虑中。

来自上海静安区的多项调查显示,“抢跑”“提前学”能影响的往往是一、二年级,到三年级以上不但没有效果,学生往往还会因动力不足产生“慢跑”“懈怠”现象。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说:“孩子在什么年龄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有客观规律。大量数据显示,孩子通常要到七岁左右才能理解掌握‘左右’等概念。

杨浦区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校长助理王隽表示,不少课外教育培训机构不仅没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而消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记者 潘旭 吴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