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听民声]贵州乡村医疗人才待遇亟待“升级”

10.09.2015  17:22

用不了、招不到、留不住

——贵州乡村医疗人才待遇亟待“升级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10日电(记者李惊亚)“昨晚下了一场暴雨,床上的被褥就全湿了。”在贵州毕节市赫章县平山乡卫生院住院部二楼,正在收拾被褥的临床医生沙吉书说。

    平山乡卫生院住院部一楼住病人,二、三楼住着20名医务人员。沙吉书带着5岁女儿在这座楼里已经住了两年半,每逢打雷下雨都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担心漏电连灯都不敢开。

    记者在贵州部分农村地区采访发现,虽然贵州省近年来大力提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待遇,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底子薄,人才的起点低、提升难,导致收入增长缓慢,基层“用不了在岗的人、招不到想要的人、留不住干活的人”,直接影响了正常医疗业务的开展。

    人才总量不足,执业医师缺口大,有人在岗但“没法用”是困扰贵州基层的一大难题,记者在一些县了解到,乡村执业医师数比例不到医师总数的一半。

    辅助科室人才更是奇缺。赫章县卫计局副局长陈大奎说,影像、麻醉、放射、检验、药剂等专业人才在基层都很缺,病人要拍个片子、做个血液分析都要往县里跑,全县能做得了影像的乡镇卫生院只有两、三个,基本还都是半路出家。

    据了解,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启动了乡村医生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和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项目,并利用中央资金面向基层卫生人员建立了年度常态化的培训机制。

    贵州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尽管培训和培养的力度很大,但目前针对影像、心电图、B超等没有特殊专业人才培养项目,而医学院校本科生一毕业就被市、县级医院抢走了,专科人才也很紧俏,去私立医院月薪都要七、八千元,乡镇卫生机构明显缺乏吸引力。

    平山乡卫计中心主任邓光富说,由于农村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很多考过来的人来看了看就走了,派出去进修,甚至还没学完就走了。医务人员本身的学历不高,日常工作量大,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导致业务素质偏低。

    有关专家建议,乡村医疗人才待遇亟待“升级”,应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加大各种岗位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面向基层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专科生培养,落实村医待遇各项规定,完善激励机制,让基层“有干头、有盼头”,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更好服务于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