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贵阳骑龙村:一根小香葱闯出大市场

01.02.2019  19:42

  新华社贵阳1月31日电(记者肖艳、向定杰)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骑龙村的洗葱池旁,村民唐小余正在忙着洗葱,给马上来收购的客户做准备。

  临近春节,骑龙村的大多数村民还来不及备年货,一家老小出动抢收地里的香葱。分拣、清洗、打捆后,等着客户来运走。

  “最多的时候洗葱池旁有几十个人一起洗葱,洗葱池站位少,家里用水和场地比较方便的村民就在家里清洗。”唐小余种了七八亩香葱,这段时间市场紧俏,一斤能卖3块多。从抢收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在和客户对接,一个客户至少收购几百斤。

  “你到菜场一问‘骑龙葱’,摊贩都晓得。我们的葱皮厚、香度浓、葱白部分长,很受客商欢迎,都是直接开着大车来拖嘞!”骑龙村副主任汪福华介绍,全村现有8000亩香葱基地,已把贵阳一半的香葱市场份额攥在了手里。

  村支书刘其云说:“村里大力发展香葱产业,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当时,村里因为一个特殊情况开始探索种香葱。在当地一座海拔1500多米、名叫老鸦山的山上,有个苗寨住着23户人家、109人,但那里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发展长期受到制约。

  “为解决口粮问题,政府很重视,但如果要实现水、电、路‘三通’,一算下来,要花两三百万元。”时任村主任周忠超回忆,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后来,花溪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出资49万元在山下新建家园,取名罗依新寨,就是如今的骑龙村一组。

  1995年的一天,老鸦山的所有人收拾好东西,依依不舍同过去告别。“起初花了很大功夫,老百姓故土难离,不愿搬。”周忠超回忆,除了反复做思想工作,当地还充分尊重村民原来的生活习惯,给每家修好了砖木结构瓦房,并统一在屋后配套修建猪牛圈。为了让搬出来的村民稳得住、能融入,村里发展起香葱产业。

  一转眼,20多年过去。刘其云说,如今罗依新寨从23户变成34户,人口增加到180多人,寨子里的瓦房大多翻新成两层小楼,香葱产业也逐渐规模化,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每天都有两辆大货车来拉,大概运3万斤出去。”汪福华说,考虑到香葱产业的发展情况,去年4月,村里牵头成立了“光耀合作社”,村民可以自主销售,也可以把葱卖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往市场。

  “一半销往贵阳,一半销往重庆。”汪福华介绍,20多天前,村干部把香葱地的图片上传到一个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上,重庆的几家客商看到后主动联系村里,和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合同。

  刘其云介绍,香葱一年可以种两季,近段时间3块多一斤,以亩产4000斤来算,一季收入1万多元。依靠这一产业,2017年村里人均收入18000元,到2020年要达到两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

  “再过两天就停工准备过年了。”唐小余说,他大概再卖4亩地的葱,就要去市场上买年货过春节了。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