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上堡村“种菜王”吴邦桥与蔬菜的不解之缘

29.07.2014  12:32

  中等身材,皮肤偏黑,身着简朴的浅灰色汗衫和休闲短裤,浑身上下浸透着农村人特有的诚实和机灵,他就是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乡上堡村下堡组蔬菜种植大户吴邦桥。寨上人尊称他为种菜王,不仅是他年龄大,而是因为他种菜的时间长,到目前为止已有32年的历史,与蔬菜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户,也是上堡村蔬菜种植的领军人物。

    吴邦桥今年60岁,自从土地下户以来,他一直以种菜为主,兼种玉米、水稻和养猪,其中有1年仅养猪收入就有5万元。蔬菜面积从当时的4亩扩大到现在的50亩,收入也从当初的每年5000元上升到现在的每年10多万元,而且还带动当地的土地流转和10多户村民种菜致富。

    吴邦桥告诉笔者:“今年我种了50亩蔬菜,特别是10个大棚的黄瓜收入可观,一亩地在1万元以上。

    “种蔬菜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苦差事,天没亮就出门,天黑时才回家,特别是卖菜时凌晨2点出门,天没亮又得回家。种菜虽然辛苦,但比种庄稼要划算得多,每亩蔬菜至少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而种稻谷和杂粮最多也只有1000元左右,只有偿到甜头的人,才决不会放弃他。”吴邦桥越说兴趣越浓,当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信心十足地说:“从今年雨水偏多发现,露天蔬菜在幼苗时容易被大雨淋坏,下步计划多发展些大棚,这样既能保住幼苗生长又能赶上最佳上市季节,每亩地至少比传统种植要多收入2000多元。因此,只要肯动脑筋,收入也会越来越好”。

    多年来,与吴邦桥一同种菜的有的先后改行,或打工,或经商,只有吴邦桥一直坚持下来,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目前,他的蔬菜面积达到50亩,年产值40多万元,流转土地46亩。

    当谈到30多年的“种菜经”时,吴邦桥首先谈到的不是种菜技术而是如何扩大种植规模和掌握市场信息。

    据吴邦桥介绍,近几年,蔬菜收购行情起伏不定,自己与其他菜农一样,都摸不透这行情。如果遇见象今年那么大的暴雨天气,种菜风险就会大一些。

    说起科学种植,吴邦桥兴趣大增:“真正按科学种植蔬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是要经费投入,二是要选好种子,三是要掌握技术。种子没有选好等于白费,得选良种、上规模。”对此,他感触颇深。

    黄瓜是消费量较大的蔬菜,很多菜农还在选择传统的黄瓜品种时,他早已看准了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黄瓜中农5号。这种黄瓜属改良品种,瓜条生长速度快,耐低温,早熟性强,回头瓜多,产量高,瓜把短,果实清香,商品性好。通过种植,每亩在6500公斤以上。今年,他试种的1亩黄瓜(10个大棚)喜获丰收,亩产收入在1万元以上。

    目前,吴邦桥正打算提高科技含量,把现有的蔬菜基地从露天种植向大棚种植转移,在提高单产数量和增加收入上下功夫。他的目标是,多发展种植户,把种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大量供应给市民,让市民吃到便宜菜、放心菜。(黄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