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塘约村:按下改革“快进键” 跑出小康“加速度”
——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见成效
新华网贵阳2月18日电 塘约村位于平坝区乐平镇北部,辖11个村民组,921户3393人,现有耕地面积4863亩,森林覆盖率76.4%。去年以来,塘约村充分发挥“三会一社一中心”作用,大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乡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农民收入实现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昔日的“空壳村”正在向“小康寨”嬗变。
切入点:“三会一社一中心”
“三会”刹歪风,全村树新风。塘约村曾是贵州省级二类贫困村,村民收入低、生活苦,名目繁多的婚丧酒、满月酒、搬家酒、状元酒,让清苦的日子雪上加霜。初步统计,滥办大办酒席全村每年约造成经济损失400余万元,不仅铺张浪费,败坏社会风气,还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广大群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塘约村率先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老年协会,推行酒席申报备案制度,禁止操办红白事以外的其他酒席,明确“红喜”八菜一汤无大菜,“白喜”盆盆菜不发包包烟、不发纪念品,违规办酒的村民,没收全部食材赠送给敬老院和学校,并列入“黑名单”,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村民滥办大办酒席借机敛财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整治。为方便村民办事,村里统一购置了餐具、厨具、桌椅,并从村集体经济中出资,组建了10支服务队,无偿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既减轻了村民办酒负担,又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还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同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宣讲、积德榜建设,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五好家庭”评比,新建文化广场860平方米,添置了文化体育设施,全村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弘扬和培育团结友爱、相互关心,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公平正义、诚信待人的社会正能量,在全村营造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一社”促流转,农民变“股民”。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的发展规划,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等模式,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目前,已发动745户2921人以286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吸引10名种养能手入社,建立了脆红李种植基地、台农新技术合作基地等基地,种植晚熟脆红李520亩、核桃500亩、软籽石榴200亩、脱毒马铃薯300亩、蔬菜150亩、浅水莲藕150亩、绿化苗木612亩,发展台商蔬菜试验基地20亩、高效科技示范田10亩,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引导村民念好“山地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走好“特色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同时,成立了由村干部、寨老、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根据产量对每亩土地按300元至700元不等分级估价、折算股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或其它形式的合作协议后,按照4:4:2进行利润分成,即合作社和村民各占40%、村集体占20%。社员优先到合作社务工,除领取工资增加家庭收入外,合作社还帮助其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销售等困难,推动合作社从传统的包地种向作为土地经营主体带领农户增收致富的新型市场主体转变,使村民总收入由“土地收入=流转收入”变成了“土地收入=股份分成+工资收入”,更为宝贵的是,在这个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教会了农户农业实用技术,转变了农户的思想观念,拓宽了农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中心”明权属,土地再确权。率先在全市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并一改往常中心仅是土地“转包站”的功能,将土地流转中心升级为土地确权登记机构,分步采用GPS、航拍等高科技技术对全村土地精准丈量,为每块土地的面积、形状、位置等信息建立“档案”,制作土地“身份证”,让农户吃上“定心丸”。目前,还没有确权登记的正在加快推进,已确权登记的正在积极推动颁证工作,赋予确权登记颁证后的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和参与收益的权利。在推进确权登记的同时,及时收集村民土地流转意向,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向规模化集中经营发展,加快从单打独斗的原始经营方式向有组织的、系统性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提高生产与销售的有效对接度。此外,建立了村干部宣传教育、工作实施、矛盾化解“三个到组到户”工作制度,由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司法部门逐级化解确权登记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由村干部、党员、议事会成员带头确权登记自家土地,有序引导村内致富能人、知识青年、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确权,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和解释工作,让农户充分了解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目的、意义、作用和程序要求,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变“要我确权”为“我要确权”,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确权登记颁证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