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会议未能达成冻产协议 国际油价应声下跌

18.04.2016  13:17

央广网北京4月18日消息(记者王宗英)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多个产油国参加的多哈会议17号无果而终,未能达成冻产协议,国际油价应声下跌。

为推升国际油价,18个产油国周日在多哈举行会议,就冻产展开数小时谈判。但伊朗因拒绝冻产,缺席本次会议,沙特也由此拒绝冻产。备受市场瞩目的冻产协议因此而流产。

沙特此前曾表明态度,如果伊朗不加入冻产,沙特也就不会冻产。据了解,产油国的部长们,原本准备的协议草案是至少到今年的10月,把石油产量维持在今年一月的水平。协议流产之后,卡塔尔能源大臣在会后对媒体表示,尊重伊朗的立场。伊朗石油部长就缺席本次多哈会议对伊朗国家电视台表示,伊朗不会加入冻产,因此派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也就没有意义。他表示如果伊朗同意冻产,则意味着将伊朗再度置于制裁之中。此前在伊核协议达成之后,针对伊朗的诸多国际制裁也随之逐步解除,伊朗已开始向欧洲市场出口原油,期待重拾因制裁而失掉的市场份额。目前伊朗的石油产量是每天320万桶,其目标是在2017年4月时,达到每天400万桶。

受此次会议影响,国际油价17号应声下跌,美原油大幅低开超6%,回吐此前一周的所有涨幅。

本次冻产协议流产应该说是各产油国博弈的结果。这其中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分析,多哈会议的流产是大家意料之中的。各个产油国之间利益不一致,大家的想法也不一致。俄罗斯和沙特目前站在他们的产能的最高点上,俄罗斯按照全年计算可以达到5.5亿吨,比它正常的情况提高了10%。沙特实的产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在一个高产量、高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它突然让所有的国家冻结产量,也就意味着要冻结市场,实际上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而冻结之后,在你固定的市场份额中,如果油价上升了,沙特和俄罗斯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他的产油国不买账,尤其是伊朗不买账。伊朗认为当时对其禁运的时候,损失的产能基本上被海湾国家和沙特、俄罗斯这些国家分享了,现在伊朗重新回到原油的供应市场,希望自己的原油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有更多的国家能够购买它的原油,如果一旦实现冻产,那么它就无法实现目标。伊朗本身又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如果伊朗不买账的话,任何一个冻产的协议将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