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乌江踏上转型升级新征程

28.08.2014  15:59

    随着国家产能政策调整,以冶炼工业企业为财源主体的乌江镇,在历经多年发展之后,形势已悄然发生变化。乌江的优势已不再明显,目前面临着增收渠道单一、财源培植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发展软肋,也面临着区域化竞争的冲击,已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

    新形势下产业亟待升级

    乌江镇与乌江渡水电站相伴而生。1969年,为保障修建电站所需的物资,省政府划贵阳市息烽县乌江公社、遵义市遵义县刀靶公社,组建了以贵州母亲河乌江命名的乌江镇。电站的破土动工,水电八局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建设者汇聚乌江,让这个昔日临江而居寂静的小渔村从此走向了热闹。方圆不足几公里的集镇上常年居住着4、5万人,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时代,竟然有5家电影院和27家歌舞厅并存。

    40多年的发展变迁,镇域产业经济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放眼全市46个经济强镇,环顾比邻镇乡,乌江各项经济发展指标纵向比在前行,横向比在徘徊甚至在后退,不进则退,慢进则退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以10年为横截面,三产结构比由2003年8.4:88.2:3.4到2008年的12:72.8:15.2,再到2013年的16.8:45.3:37.9。透过这组数据,不难看出,乌江工业经济正在不断减少,三产的比重在日益增长。以前的乌江一眼望去,浓烟滚滚的厂房很多是给人的直观印象。现在高能耗企业全部关停,水电八局建设者已奔赴新的建设工地,人去楼空;由于贵遵高速公路的全封闭和节点之间距离的增加,导致区位的优势变成了劣势,进出入集镇的车辆陡然递减。老乌江人真切感受到大环境的变化。

    镇级财政税收详单表明,旅游业创税收入已占到财政总收入的大半壁江山。乌江豆腐鱼73家经营餐馆已构成兰海高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乌江豆腐鱼也是全镇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方特色餐饮美食文化品牌。

    与此同时,在“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的响亮宣告中,在“养眼养生养心遵义县”的激越鼓点里,作为遵义南大门的乌江如何做好既赶又转这篇文章,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纵深推动镇域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摆在乌江人面前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