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跨越发展 后发赶超奔小康

03.03.2015  11:18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认真贯彻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发展趋势,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新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丰富的药材资源和养生环境,以“抓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结构调整”的战略眼光,提出把大健康医药产业打造成为与大数据产业旗鼓相当的“姊妹篇”,将其培育成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契合贵州产业资源布局,我们蓄势而发。”贵州省经信委主任李保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医药和健康养生正在形成蓬勃的产业浪潮和全新的产业模式。面临重大机遇,拥有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民族医药、药品品种等多重优势的贵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正当其时,前景可期。

  “大数据”、“大健康”双翼齐飞,将带动多彩贵州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奔向全面小康。

盎然春意中,蕴含丰富资源禀赋和无限发展潜力的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破土而出。 

大健康医药产业之贵州优势

  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发展条件、坚强的政策支撑、厚实的产业基础……盘点“家底”,贵州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具有十大比较优势:

  第一,生态好。贵州气候条件优越,绿色指数很高,是森林之省、千湖之省、千瀑之省,全年PM2.5平均值均在50以下。2014年全省森林面积超过1.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青山绿水、良好空气对于陶冶性情、修养身心、永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文化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是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的最佳地方。

  第二,资源好。医药健康资源是贵州最优质的资源。贵州物产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良好,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药材资源有4802余种,居全国第2位,其中享誉国内外的“地道药材”有32种。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苗族医药、瑶族医药、侗族医药、水族医药特色突出,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百草皆药、立方简要、剂型多样、因病因人因地论治、医药不分家的特点,在预防、治疗和保健上有独到之处。

  第三,产业好。医药产业是贵州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现有规模以上制药企业155家,药品生产批号2264个,拥有益佰、百灵、信邦等一批全国优质制药品牌,贵州多灵药、健康好产品的理念已为业界公认。

  第四,品种好。集深厚的民族医药文化和多样性的植物种类资源于一体,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2000名科研人员潜心研发,贵州已有948个优质药品、338个独家品种、15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药产品,单品种销售上亿药品32个,独家品种艾迪注射液成为全国治疗肿瘤的中药主打产品之一。

  第五,政策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贵州发展,2012年以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把贵州纳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规划,批准贵州建设贵安新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州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同时国发〔2012〕2号文件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财税、金融、人才等诸多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优势正在叠加转化为发展优势。贵州已经制定新医药产业发展意见和规划,出台扶持新医药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必将为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第六,市场好。贵州常住人口近4000万,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9251亿元、人均4295美元,接待国内外游客3.2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95亿元,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果说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已经达到相对饱和期,贵州的市场需求则呈现突发性增长。近年来,外来投资者十分看好贵州发展前景,随着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贵州大健康产业市场需求将会成倍放大,具有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换项目的优势。

  第七,服务好。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优化环境,深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合并和下放审批事项,优化工作规程,改善服务环境。为进入省内各地的医药健康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将部分受理、初审、委托加工、体系考核等权限下放给市(州)政府。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打造鼓励药物创新的体制机制。贵州资源红利、生态红利、劳动力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叠加释放,成为海内外企业踊跃投资兴业的乐园。

  第八,起步好。近年来,依托特色资源和优势条件,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迅速崛起。生态农业崭露头角,富硒米、富硒富锌茶等有机农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户外体育和健身活动方兴未艾,影响不断扩大。大数据产业落地生根,将为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平台。医药产业异军突起,苗药、侗药、彝药等中医药和民族药逐渐形成品牌。国药集团、广药集团、修正集团、华大基因、华润集团、天士力集团、悦康集团、红豆集团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纷纷落户贵州,成为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开拓者。

  第九,时机好。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已成大势所趋,需要具有高创新性、高技术含量、具有行业控制力的企业带动行业重新洗牌。贵州顺应行业呼声,积极鼓励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欢迎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知名企业和优强企业到贵州合作。

 

  第十,前景好。当前,贵州正处在大健康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除了传统优势的中药民族药,在仿制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其他领域潜力巨大,贵州的基础资源和广阔市场,正好与东部、中部地区在大健康医药产业方面的资金、技术以及产业优势,具有极高的契合度。规划至2017年,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规模要超过1000亿元。

  大健康医药产业之贵州底气

  进入“十二五”时期,与全国人民同步奔向全面小康,是贵州人美好而坚定的梦想。

  以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为抓手,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全力总攻“绝对贫困”、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努力冲出“经济洼地”,全省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进步,与养生相关的生态农业、医药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加快发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夯实了坚实基础。

  ——宏观政策环境趋优。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重构新结构的重要阶段,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陆开放、增加有效需求的政策措施,实施“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为促进转型升级,国家陆续出台并储备了一批大健康消费等政策措施。

  ——内生动力增强。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依法治省的不断推进,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逐步消除,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制度红利将进一步释放,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从2011年开始,贵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跻身全国前列。《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13)》显示,与2010年相比,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幅居全国第二位。良好的生态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气候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使贵州后发优势明显,开发大健康相关产业潜力巨大。

  ——产业基础较好。一是生态农业发展形势良好。2013年贵州茶园面积达到611万亩,居全国第1位,有机茶园面积居全国第2位,全年茶叶总产值105亿元;蔬菜种植面积1760万亩,是南方最大的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蓝莓种植面积达10.7万亩,是南方规模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火龙果占全国火龙果种植面积的50%。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29个。二是医药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470亿元(含种植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全省苗药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三是依托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齐的综合优势,贵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2014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3.21亿人次,同比增长20.08%,旅游接待总收入2895.98亿元,同比增长22.16%。

  ——基础设施日益改善。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联结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前沿,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近年来,贵州加快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491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开工环贵州高速公路,79个县通高速公路,2015年可实现县县通高速;拥有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和遵义等“一干九支”民用机场网络,2014年民航进出港旅客突破14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增速全国第一;高等级航道突破700公里。“三位一体”规划加快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电网、油气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能源保障和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未来几年,贵州将建成省内1小时交通圈,周边省市2小时交通圈,与珠三角地区相连4小时交通圈,与长三角贯通6小时交通圈,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十分便捷。

贵州正在成为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投资新板块,产业聚集效应逐渐显现。国药、广药、修正、华大基因、华润、天士力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纷纷落户,成为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开拓者。卢维 摄 

   大健康医药产业之贵州行动

  强化政策保障。2014年8月,《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和《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实施,明确了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中药和民族药、培育发展生物制药、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创新能力、完善市场体系等11项重点任务,并在财政支持、金融支撑、土地供应、落实税收政策、加强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贵州将坚持走特色化、差别化、精准化发展路子,围绕做大规模、做强品种、做优结构,以打造大企业、培育大品种为目标,推进中西医结合、医药服务与大数据结合、医药流通与物联网结合、食药结合、养生与休闲旅游结合,巩固壮大以中药民族药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扩张生物制品、化学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大力突破新医药衍生产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医药产业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增长极。

  目前,贵州正在研究出台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医药产业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大健康医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统筹协调。2014年建立了全省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指导大健康医药产业有关工作,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发展合力。建立协调咨询机制,组建高规格的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协调争取国家部委对口支持,对贵州实施差别化政策,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建立政府、协会、企业联动机制,切实发挥省医药行业协会等商(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机制推进,开展行业指导和服务。

  强化招商引资。搭建招商平台,把大健康医药产业列为全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重大项目。选择产业发展较好、企业较为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地区建立良好的招商互动机制,积极引进国外、省外大型医药龙头企业进入贵州。进一步包装医药优势产业项目,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扩大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增量。

  强化财政扶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大健康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财政投入与产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统筹发改、科技、经信、扶贫、商务等部门的相关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优势企业、高新品种、著名品牌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对涉及产业培育发展的企业并购、新版GMP改造、进药典进基药进医保、企业技术改造、中药再评价、品种产业化等,省级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在省工业和信息化资金中列支。对涉及产业技术创新的创新药研制、仿制药研制、改剂型药研制、闲置药号激活等,省级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在省科技专项资金中列支。

  强化帮扶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将除高风险品种外的药品生物技术转移、转让审批权下放贵州。制定支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精准化扶持,分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新版药品GMP改造,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对企业兼并重组或企业集团内部优化资源配置而发生的药品技术转让注册等申请,优先评审和审批。对重点培育企业,通过优先安排检查等措施,鼓励其全部生产线一次性通过新版GMP认证。

  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大健康医药产业人才来黔创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参照《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人才柔性流动,吸引医药产业高端人才进入贵州,支持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院校开展委托培训,鼓励在医药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对医药研究和产业发展贡献较大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给予特殊津贴和奖励。发挥行业平台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医药行业高端人才的交流。依托贵州医药类学校和医院,成立一批人才培训机构,积极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产业人才,满足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需求。

  强化市场建设。增加贵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药目录的药品品种。加强医药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医药流通平台。推进医药流通企业资源整合,构建现代医药物流网络,打造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推进药品配送中心、连锁销售机构和药材物流中心建设。在贵阳-黔南建设1至2个面向全国和国际市场的现代化医药物流园区,全省布局4至6个区域性中药材产地市场。完善药品销售网络,着力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销售网络向乡镇延伸,积极开拓农村医药市场,解决好健康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销售企业建立新型产销模式,降低药品购销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