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简政放权任重道远

28.08.2014  22:29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 马海燕)新一届政府成立一年多,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27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会第十次会议报告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情况时称,这项改革是“正在进行时”,持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确定的重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要把原有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王贤青告诉记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抓手,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途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年多来,简政放权的效果有目共睹。一批涉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许可以及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质资格认定事项被取消或下放;一批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下放地方安排;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仅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就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人民币。

  杨晶说,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简政放权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就业岗位持续增加。2014年前6个月,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93.95万户,同比增长16.71%,就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1300万人以上,同比增长3倍多。

  但仍有部分人觉得“不解渴”,对政府简政放权抱有更高期待。杨晶也承认,目前简政放权的成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依然突出,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管理服务能力较弱,行政效能不够高。

  王贤青说,民众和企业感觉“不解渴”,原因很多,政府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中“含金量高”的项目还不够多,与民众关系密切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没有真正下放;或者审批权下放或取消了,与审批相伴的垄断性中介评估服务问题又出来了,部分蚕食消解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还有基层工作人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直接影响了民众的感受。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于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政部门审批事项过多、管得过细,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是行政体制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李克强一直强调,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子才能跑起来;既要把该放的放下去,还要把该管的管起来并管好,这两方面内容同等重要。

  于建明说,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不愿放权是因为习惯了用审批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其实放权后政府在宏观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可做的事情不少。真正放权之后,政府部门做什么、管什么是门大学问。用法律规范政府应该做什么,界定行政边界,是解决目前部分下放权限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差问题的重要途径。

  杨晶也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将加大自上而下推动力度,更多借用社会力量促进改革。国务院审改办已从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项目中梳理出涉及投资、创业创新、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共700多个行政审批项目,将对这些社会关注度高的“硬骨头”进行攻关,力争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更好地向市场和社会放权。

  “简政放权说到底是协调政府、市场、社会参与国家管理的问题。政府不能既当守门员,又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于建明说,在向单一裁判员身份转变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巨大努力,既需要决策层面有决心有魄力,还要制定一套可执行的规范,更要转变数百万公职人员的观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