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九大举措扎实推进就业脱贫春季攻势
遵义市人社局紧紧围绕省、市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安排部署,采取九大举措发力精准扶贫, 抓好就业脱贫,成效明显。今年1-3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861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3724人;帮扶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5772人,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656人;新增返乡就业431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60人;新增返乡创业63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1人。
一是再精准就业脱贫帮扶对象。依托人社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和“贵州省劳动就业信息系统”,全市县、乡(镇)、村居两委工作人员通过进村入户、逐户逐人对全市152065人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劳动力对象进行再摸查、再核实、再对接,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并实现动态管理。
二是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提供就业平台。围绕产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春风行动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帮助有求职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特别是贫困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1-3月,全市组织专场招聘会73场,为18.58万人提供了各类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3717人;发放春风卡等宣传资料40.36万份,为15661人提供劳动维权和法律援助;为18.5万人提供了各类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3717人。
三是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各地大力开发生态护林员、公路养护员、城镇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合理安置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成员。1-3月全市已实现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105人。
四是建立扶贫加工点和加工车间。市人社局联系浙江海宁裘皮制衣有限公司,在播州区白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加工点,试点成功后将推广到其他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绥阳县在风华镇金承易地扶贫安置点建立制鞋车间,大力助推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就业。
五是服务园区促园区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各地主动服务园区,在园区设置就业服务窗口(点),积极为园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服务园区。1-3月,仅新蒲新区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企业就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累计2000余个,现场登记报名2000余人,共吸纳精准扶贫对象194人就业。习水县大安园区企业、五洲国际智能终端产业园吸纳贫困劳动力家庭就业66人。
六是成立劳务公司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凤冈县成立了惠农移民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引导搬迁户自愿采用投资入股分红的方式参与公司管理或在公司建筑工程队就业,现已有74人与公司签订就业意愿,24户搬迁户愿意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公司发展。
七是大力开展“技能兴遵”培训项目、创新职教培训“1户1人”行动计划、园区企业用工培训、护工及家政等紧缺劳务人员培训、SIYB创业培训和电商培训等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1-3月,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278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8538人,精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培训412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585人。
八是制定落实稳岗政策和创业扶贫政策。一方面各地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在园区稳定就业。正安县为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到该县经开区就业,企业解决贫困户一人就业一年以上的,县财政每人奖励企业2000元。赤水市出台《关于印发赤水市支持园区规模企业用工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在富林电子等园区规模企业连续工作三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给予每人1800元就业补贴,给予易地搬迁户劳动力每人1500元补贴。另一方面,各地强化兑现创业奖补政策和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优惠政策,促进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截止3月,全市人社部门落实各项创业补贴319.3万元,惠及1942人,其中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120.7万元,涉及320人,落实场租补贴54.58万元,涉及217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4272.8万元,扶持440人创业,带动1250人就业。
九是提供门面、摊位帮扶易地扶贫搬迁户创业。道真自治县对搬迁至三江镇、棕坪乡安置点的贫困户提供10个门面、50个摊位,通过落实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贷款、免场租等政策大力扶持了“守台私房菜”、“ 君财日用百货”、“ 正记荞粑店”等创业项目,帮助60名搬迁人员成功创业。( 陈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