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严守生态红线护佑“绿色长城”

05.04.2015  08:41

黑龙江日报4月5日讯 “生态红线必须严守”、“生态价值远比一时的经济增长更贵重”,近几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特别是2014年禁伐开始,守住生态红线的理念,正日益深入大兴安岭林区人的心。

走进林区,记者在这里感受到了人们对加强森林保护和管理的决心及勇气。

远程防火监控守护森林安全

3月15日是大兴安岭全面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的日子。记者在加格达奇林业局第16号防火瞭望塔上看到,对讲机、车载电台、太阳能硅板、高倍望远镜摆放有序,在24米高的塔上,周围森林情景尽收眼底。防火瞭望员王文久告诉记者,他负责方圆10万公顷的防火瞭望任务,像这样的瞭望塔林业局有36座,其中33座配备有远程监控设备,监控着全局96.61万公顷的防火区域,防火指挥部门随时可看到监控画面。目前大兴安岭有200多个防火瞭望塔,防火瞭望员在春秋两季防火期内要连续工作6个月。

记者登上瞭望塔,山林内阳坡的积雪已有开始融化的迹象。从气象形势看,预计今年春季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均值偏高,降水较历年同期均值略少,春防形势更加严峻。

据了解,大兴安岭已全面完成了春防各项准备工作,要求设备完好率和防火专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成立检查、督导组,对落实不到位的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坚决停止生产作业。

管护培育森林守住生态红线

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尤其是全面停伐以后,全区经济社会已经进入由开发利用到全面保护的历史发展新阶段。过去我们以‘砍’为主,现在我们以‘保’为主,不仅保住了林区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更保住了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地委书记肖建春不久前在地区“两会”上的一番话,展示了大兴安岭强化森林管育的信心和决心。

严格落实停伐政策,“一米商品材不能采、不能动”,这是大兴安岭的生态红线。国家“禁伐令”下达后,大兴安岭明确要求各地要全面落实好停伐决定,严密防范、坚决打击滥砍盗伐商品材行为,切实做到一米商品材不能采、不能动,决不允许触红线、碰底线。为确保停伐政策的有效落实,他们组织各驻局监督办对各林业局库存材进行清点,并实行生产日报制度,全面掌握生产情况,对达产的林业局及时督促其停产。组织开展了“兴安六号”专项行动,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滥砍盗伐、毁林开垦、拱地头、扩地边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2014年,全区先后查处非法侵占破坏林地案件88起,挂牌督办13起,收回林地249.44公顷。

伐木转岗营林筑牢绿色长城

在松岭林业局那源林场243林班的中幼林抚育作业点,每天都有100多名林业职工从事抚育生产,他们全部来自木材停采后林业局贮木场的转岗职工,冬季参加营林生产,其他季节参加森林防火和管护工作,一年下来,人均能有几万元的收入。像这样包括转产职工在内的营林队伍,在大兴安岭有1.2万人。

大兴安岭林区主动适应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谋求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依托中央投资森林培育工程项目,营林生产基础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据介绍,目前全区共有营林小队687支1.27万人参与营林生产作业,昔日的伐木人如今变成了育林人。

恢复森林重在营林。2014年,本着权责统一、放管结合的原则,大兴安岭将造林设计审批权下放给林业局,制定了《营林生产项目检查验收管理办法》,重新定义了营林生产“三级”检查验收管理制度。并依据各林业局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作业质量、专业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生产作业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实行生产计划动态调控机制,有效地提升了营林生产综合管理水平。

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区完成中央投资森林抚育305.9万亩,补植补造19万亩,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一项项资源保护的硬举措,使大兴安岭筑牢了生态安全的屏障。截至2014年,全区活立木总蓄积较上一年度增加740.5万立方米,达到5.604亿立方米;有林地面积增加4.16万公顷,达到683.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0.49个百分点,达到81.86%,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