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大创新企业变废为宝 玩转农业“生态圈”
浙江在线杭州7月1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金林杰 编辑/马丽红) 用塘泥做菜地肥料,长出的蔬菜可以喂家禽水产,而家禽粪便又可“变废为宝”,成为瓜果的天然养料……这样的循环生态链在浙江农村已十分流行。生态循环农业如何继续创新,已成为当下研究的新课题。
今天下午,浙江省首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大赛决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15支参赛队伍经过层层激烈竞争,最终,花落桐乡市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等10家单位,分别荣获十大创新技术与模式称号。
三废“零排放”
技术和模式属全国首创
夺得桂冠的桐乡市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负责人钱晓建告诉记者,“我们厂不仅实现了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技术和模式更是全国第一个,而且我们厂拥有35项国家专利。”
据了解,该处理厂通过12个中转站,将全桐乡的死亡家禽收集到厂中,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创新技术——“湿法化制生物转化法”:在四天时间内,通过放入蝇蛆幼虫的培养基,经过蝇蛆对废渣的分解、消纳、转化,最终获得蝇蛆成虫,剩余的也可作为有机肥料,整个过程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今年3月,该项技术首个推广应用项目已在台州市椒江区建成启用。
钱晓建告诉记者:“平均每吨死亡动物可产生鲜蛆230公斤,有机肥800公斤。蝇蛆可以循环利用,有机肥也可以拿来卖。”
当被问及这种利好技术是否具有可复制性时,钱晓建告诉记者,目前江西、山东、湖南等省市都已有单位、企业到处理厂进行参观、学习,有的还进一步在洽谈合作。
给农业立标杆
浙江试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其实,今年浙江就已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力争在3年内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畜禽养殖粪便与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之前分析说,之所以要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因为浙江人多地少,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约束趋紧这两道“紧箍咒”的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压力大等方面,对农业转型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倒逼。
2014年,浙江省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政策和规划保障体系已基本构建。
而此次开展的首届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大赛,则是为给农业树立更多示范龙头企业。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林春绵教授告诉记者,培养龙头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引领浙江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十大创新技术与模式获奖名单:
1、桐乡市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
2、宁波龙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义乌市邦乐养殖有限公司
4、兰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5、余杭区农业局
6、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嘉兴市五丰牧业有限公司
8、杭州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
9、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10、浙江田地缘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