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等学校: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将于2016年7月20日在山东交通学院举行决赛。根据《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与内容的通知》(第1号通知,附件1)精神,为展示我省各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才能,推动机械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我厅决定组织开展"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贵州赛区预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的目的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简称大赛)的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通过创新思维,进行机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大赛的主题与内容
大赛主题为"服务社会--高效、便利、个性化";内容为"钱币的分类、清点、整理机械装置;不同材质、形状和尺寸商品的包装机械装置;商品载运及助力机械装置".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和内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参赛。对本届大赛主题和内容的进一步说明等事宜,见随本通知一起发出的《第七届(2016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参赛须知》(附件2)。
三、参赛条件与方式
(一)参赛条件:全国在校本、专科大学生(含2016届毕业生)均可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通过学校推荐报名参加,每个参赛队学生人数不得多于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参赛队由所在学校统一向本赛区组委会报名。限制每位教师指导的作品进入全国决赛的数量不超过2项。
(二)各高校参加赛区预赛作品数量的上限:本科院校的参赛作品最多为15项(含15项),专科院校最多为7项(含7项),同时具有本科和专科的院校按本科计。各学校应组织校内选拔赛,使机械创新设计活动在学校层面上大面积地开展与普及。
(三)参赛方式:参赛队学生自接到大赛通知后,即可按大赛主题和内容要求进行准备,最终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工艺制作,并以学校为单位向贵州赛区组委会(简称组委会,设在贵州大学)提交:
1.第七届大赛作品报名表(包括纸质、电子文档,附件3)及报名汇总表(附件4);
2.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和主要设计图纸(包括纸质、电子文档);
3.作品的实物样机或放缩的实物样机;
4.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3分钟之内,限mpg或rmvb格式)。
(四)作品要求:①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和内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参赛;②实物样机或放缩的实物模型的体积一般不超过1.2×1.2×1.2立方米,特殊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允许放大到2米,但体积不能增加;各参赛队可制作相应的展页,展页面积不超过2×1.5平方米作品演示时不能对决赛现场有环境污染、场地破坏。如果参赛队对演示环境有特殊要求,请尽早与承办单位联系;对不能提供特殊演示环境的参赛作品,要制作作品演示的实况录像,以便评审。③作品功能介绍视频录像,3分钟之内,限mpg或rmvb格式);
(五)大赛类型:大赛分为慧鱼组和机械组两大类。两个大赛组分别比赛、分别设奖。
1.机械组:①以自行设计模型为主进行参赛;②预赛由各赛区组委会组织,赛事有关通知由大赛组委会及各赛区组委会发布,赛前培训工作由各个学校自行负责;③报名工作由参赛学校统一向赛区组委会进行;④大赛程序为:校级大赛优胜者→赛区优胜者→全国初评优胜者→全国决赛。
2.慧鱼组:大赛继续设立慧鱼创新(创意)设计比赛的专项竞赛组(以下称慧鱼组或慧鱼赛区)。参加慧鱼组比赛的作品应符合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参赛队组成应满足本通知的"参赛条件".在全国组委会的指导下,慧鱼组竞赛组委会负责组织慧鱼赛区的预赛工作,发布赛事通知,并承担参加竞赛的相关学校的赛前指导培训。参加慧鱼赛区的参赛队由所在学校汇总,由学校统一向慧鱼组竞赛组委会报名。慧鱼组作品进入全国决赛的名额确定办法与各赛区机械创新设计作品进入全国决赛的办法基本相同。
四、作品报送时间
各参赛学校于2016年4月20日前将相关报名材料报贵州赛区组委会。组委会将于2016年5月7日组织专家进行作品甄别和评审。
贵州赛区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伍凯锋 0851-83620079(秘书处)
王中杰 0851-88292071
五、奖励
贵州赛区预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将根据竞赛情况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并根据全国组委会分配的决赛名额,择优推荐贵州赛区参加大赛决赛的代表队。
此次贵州赛区预赛由贵州大学大学承办,为保证赛事的顺利开展,将组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贵州赛区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次大赛贵州赛区预赛的有关组织及评审工作。
附件:1.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与内容的通知
2.第七届(2016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参赛须知
3.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作品报名表
4、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贵州赛区报名汇总表
点击此处批量下载附件
(责任编辑:gzsedu_xxq)